积硅步,至千里,日复一日,静待花开~
--------------------------------------
自从我知道我国的精神认知障碍患者有2.4亿之后,我就尽量避免在大街上和别人起冲突了,因为幸福者退让原则,你生活幸福,就没必要和潜在的精神患者争执起冲突了,出门在外,保证自己人身安全永远占优先级…
----【书朋捡话】
--------------------------------------
【每天推荐一本书】第2464天
今天又是美好的一天。
今天,朋朋推荐的这本书是:
《最后的耍猴人》
作者:马宏杰
《中国国家地理》图片编辑、摄影师,1963年生于河南省洛阳市,1983年开始摄影,做过工人、记者,2004年至今任职于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
近三十年来,作品持续记录社会底层人物的真实生存状况,展现扎根于中国乡土的人物故事、风景民俗。拍有《西部招妻》《江湖耍猴人》《唐三彩的故乡》《割漆人》《朱仙镇木板年画》《采石场》《家当》等二十多组专题图片。曾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比赛优秀奖”。《家当》参加意大利国际摄影节,并在英国SESAME画廊、瑞士Oriental Vis Art画廊及丹麦、挪威等地展出。
首先是本书的内容简介:
在中国民间,那些牵着猴子、四海为家的耍猴人多半来自河南新野,新野耍猴人每年都像候鸟一样南北迁徙,每到6月麦收后和10月秋收后,大批耍猴人忙完了地里的农活,就开始外出耍猴,卖艺赚钱。
从2002年开始,《中国国家地理》记者马宏杰深入新野耍猴人群体,跟随他们扒火车、露宿街头,记录他们日常遭遇的酸甜苦辣和命运的流转变化。
耍猴人杨林贵,耍猴二十余年,到过黑龙江、西藏、海南,也到过越南、缅甸、俄罗斯,在景德镇,一个16岁的女孩看完猴戏,对他说:“老爷爷,你这一生给多少人带来了快乐啊!”杨林贵听后,那天一路上都很开心。
耍猴人乔梅亭,靠耍猴赚的钱帮助五个弟弟相继成家,自己终生未婚,却被弟弟们认为他有所偏袒,自己为了养老存下的18万元也全部被人骗走……
耍猴人鲍风山、鲍庆山、苏国印和田军安在黑龙江牡丹江市街头耍猴时,被当地森林公安局无理刑拘一个多月,一只他们赖以为生的猴子在被公安局没收后死亡,他们自己也面临着“非法运输野生动物罪”的指控……
此外,还有女耍猴人、当过国民党特务的耍猴人、给猴戏做道具的手工艺人……耍猴人的故事如同中国社会的一个切面,他们的时代是我们共同经历过的时代,马宏杰用持续二十年的记录为我们作证,就在不久之前,有人曾如此生活。
接下来看书评:
①
看到结尾,耍猴人抱着已经冰成一团的猴子失声痛哭,真是又难过又气愤。耍猴人这样一群跑江湖的人,生活之艰辛,路程之波折,所得之微薄,看得心头沉沉,即便如此,也比种地好谋生一些。书中有一段话我非常赞同,“我想,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地区贫富差异至今还很大,我们每个人不能以自己生活的地区的生活方式去理解另一个地区人的生活方式。他们的很多生活方式是我们所看不到的。在一个贫穷的地方,一个人能找到一种不违反法律和伦理的方式生存下来,能自食其力,就很不容易了。”
②
读完心情很沉重 我曾经也认为耍猴是虐待,是低俗,是污染社会的 真是惭愧,从未了解过他们就擅自做出这样的评价 从不存在虐待,因为猴与人亲如一家 也不是低俗和污染社会,因为耍猴是穷苦人民唯一的谋生手段 这些被认定为,破坏社会文明建设的耍猴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却是:“苦点累点没关系,只要我们在劳动,只要我们不给社会增添麻烦。” 活下去多难啊,还要面对亲人的背叛,执法人对权力的滥用,人们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 最后的耍猴人 合上书时,像见证了他们的江湖退场
③
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发现问题的人,世界太荒缪了!耍猴人才是自媒体带货的鼻祖啊
关于这本书,就介绍到这儿
最后是这本书其他的一些重要信息:
【ISBN号】978-7-5321-8561-0
【中图法分类号】I253.7
【主题词】民间艺人--介绍
我们,明天见~
。。关注朋朋,遇见好书、遇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