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去看海是因为去年海边的约定,但是老袁失信了,因为她临行前发烧拉稀,去不了了。
我和董同学想,这也可能是老袁的一个说辞,毕竟去年这时候去海边时,我和董同学都很尽兴,就她生无可恋,满眼幽怨的瞅着我俩,心急火燎地拉着我们往车站赶。
当董同学和我已经坐在候车大厅时,老袁问董同学“今天有什么安排”,我们才惊觉她并不知道我俩并没随着她一起退车票。董同学想老袁也许会伤心,没她,我们也仍然去——“原来我没那么重要!”但我想,老袁也许更高兴,又冷又累的终于不用去了,如果真重情重义的等着她一道,下回还得发愁啥时候发烧合适。后来散步时问她,果然这么想的。
老袁说,人虽然没去,但是小作文里咋都得写上她。好,这就算给她的一个交代吧!
去年的行程我和董同学又重新走了一次,一样的火车、公交重新坐了,同一个厕所上了,本不想在同一个站点下车,但阴差阳错的也来了。奔着同一个卖大饺子的饭店去了,我记得饭店在马路右边,董同学记得饭店是个人名。找到了正在装修,猜测应该就是“叶存利大饺子”的“叶存利”本人告诉我们直行再左拐走三分钟还有一个“叶存利”,我们去了,两个人吃了去年三个人吃的饭。
踩着深秋斑斓的树叶,走过了清冷的街道,进了同一个卖帽子、背包的小店,去年门前旺盛的多肉已经光秃了,剩了些木板横斜的摆着。
去年在这里站在路边就能看见大海了,我袁同学最拿得出手的成语“波光粼粼”脱口而出。我们不会说,但我俩记住了,所以今年我们在这儿脱口说出“波光粼粼”。
然后去了海边,踩了沙滩,看了群飞的海鸥,在同样的地方拍了照片,最后坐在老虎石上听海……
我喜欢“听海”这个词,在灰蒙的天光下,海或许不好看,但很好听,一声声的海浪声,让你觉得很舒服,很安静,很绵长,好像眼前的时光融进了悠长的岁月里,我已经从亘古坐到如今。
老袁不来,我其实挺担心的,我知道董同学的实力,五公里抬腿就跑,所以提前跟她报备了,我打球脚崴了,肿了一星期,估计没法走得特别远,特意带了药,坐下看海听海喷药,然后整装再出发……
我很喜欢海岸线,弯弯曲曲的看着好看,而且看不到头,一下又拐弯了,总是好奇弯折的那边是什么?去年就要一直走,虽然连哄带骗的,但老袁主意已定,就是死活不走了。今年本来不具备条件,我脚崴了,董同学胃疼,但我们溜溜达达,愣是走过了目力所及的尽头。哦,原来拐过一个弯儿就是碧螺塔,再往前走,就该到鸽子窝了……
沿着海岸线拐过一个弯还是海,可能会有以前的回忆,也可能会让你惊叹,原来这两处地方并不远,生活中也许我们也只是看到了一个点,所以才目光短浅。
回来跟老袁说,明年还去,不管是发烧还是拉稀,一定等着。冬天去,爬趟山,不知她到时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