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身体每况愈下的情景下,曾国藩抱着“此次晤面后,或将永诀当以大事相托”之心,邀李鸿章赶往江宁见面。
俗话说,人之将死,其言必善。最后一课,曾国藩会给自己最器重的爱徒说点什么呢?
首先,曾国藩以湘妃竹身上蕴含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血性,以死报答知遇之恩的血性,对目标的追求至死不渝的血性”为切入点,要求李鸿章“今后不管有多大的风浪兴起,淮军只可加强,不可削弱,这点决不能动摇”。
曾国藩之所以这样安排,固然有他讲的“防外患、卫神州”等等原因,我想还有一个自己的私心,那就是确保他的事业后继有人、不会因自己死去而身败名裂。毕竟“纵观数千年历史,几多人在生时声势煊赫,炙手可热,人一死,尸骨未寒,便遭唾骂鞭挞,一生名望扫地以尽”。
这也是曾国藩的过人之处。就像欧阳兆熊对左宗棠所言一样,即使曾国藩很多地方都不如曾国藩,但至少在识人用人、培养人才方面远胜于左。拿曾国藩自己的话讲,就是要“大力培养一批人才,造就一批好官,将他们当做种子,期待他们开花结果,实现天下应和的局面。”这也是曾以“将死”之心给李交代的第二点内容,亦是他一生都在践行的事。
除此之外,曾国藩的最后一课还有一个细节让人印象深刻。当他问及李鸿章,与洋人交往报定一个何等样的态度时,李答:痞子腔。曾明显不满意,久久不语。之后,将李谛视良久,讲了这样一段话:“依我看,还是一个诚字适当,诚能动人。洋人亦是人,中国人可以诚动之,洋人岂能例外?圣人言忠信可行于蛮貊,这是断不会错的。我们眼下既无实在力量,尽你如何须强造作,他是看得明明白白,都是不中用的。不如老老实实,推诚相见,与他平情讲理,虽不能占到便宜,也或不至于吃亏。无论如何,我的诚信身份总是靠得住的,脚踏实地,蹉跌亦不至过重,想来比痞子腔靠得住些。”
这段话看似简单,却充满了大智慧。在如何对待洋人的问题上,朝野上下很多所谓“有智”“爱国”之士,都赞成欺骗、耍赖,而曾国藩却清晰地看到了力量悬殊之下欺骗只会对大清带来更大灾难,提倡以诚待人。这与他一生“尚拙”亦是一致的,非常值得我们思考、学习。
吴永口述《庚子西狩丛谈》说,李鸿章一生最服曾国藩,平生提到曾时,总是以“我的老师”来称呼,对曾敬若神人。从曾给李的最后一课,我们不难看出曾对李的教诲之深、之诚。
【书目】《曾国藩》(唐浩明著)
【项目】“100天读33本书”计划
【进度】总第37天,第13本书第2天
【作者】读书人|默铮,微信号:lyfd_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