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一 I
真学,从儿童立场出发
【摘录】
1这面挂在教室前面的钟就是一座屹立在教师心中的“规则”之 碑,时刻提醒我们:尊重儿童,“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
2从儿童立场出发的教,是否有利于真学 发生?
3“儿童立场”是什么?就是适当隐 退教师“自己的兴趣”,更多用儿童眼光看待儿童,了解儿童,从他们那里 出发,让我们的教更好地帮助学生的学。
4在某一特定领域具有专业知识的人不能保证他就能教会别人学习…… 因为许多专家忘却了学生学习的难易。
5教师要不时回到儿童时代,启用自己作为学生时的经验,用那时 的心与理来“度(考虑、忖度)”孩子此时会有怎样的内心感受、学习体验。——共情效应
6稚化自我何尝不是教师对教育角色、教学策略和育人理念等的一种智化 呢
7创新要创学生的新,儿童眼中的“新”未必与成人心里的 “新”同向、并行和等值,。
【感悟】今天读了建议一,真学从儿童立场出发,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来概括,那就是儿童的立场。在这里儿童的立场,不仅仅是指教师要要从儿童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去备课,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改变。
不是说你说了我要从儿童立场出发,好给他们设置一个真实的情境。可你的这个情境却是从成人的角度设置,那么这样的儿童立场还是成人立场。
就如同一些优质课在设置真实的语文课堂情境的时候,有这样设置的,播放一些作者生平简介,时代背景视频,让学生说一说感受,然后导入新课。这样的导入对学生来说并没有真正站在他的立场上。那么也并没有起到吸引学生兴趣的作用。
特别赞同书中这几句话:在某一特定领域具有专业知识的人不能保证他就能教会别人学。这就让我想到了今年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各种各样的专家解读,让我眼花缭乱。每一个人解读的观点不同,方向不同。那我们是不是是每一个都要相信呢?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专家解读都是高屋建瓴的,而对我们而言,则是需要一些接地气的,能够好理解的,能够具体操作的解读。俗话说的好,黑猫,白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其实也无所谓专家与否。只要是对于我们一线教师在以后的具体的大单元教学中能够有所帮助的,我认为那就是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