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脚步已越来越近了,大人小孩齐忙碌。大人忙的是要赶年集买年货,小孩忙的是跟着大人可以凑热闹,当然,更重要的是可以有好吃的、好玩的、更有好穿的新衣。儿时的年味,也就从赶年集的一刻拉开了大幕。
家里的年集往往是从腊八以后就开始,每到腊八以后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热闹,人气也一天比一天高。但赶集的日子不是天天有,一般是三天一个集,而只有有集的日子,花花绿绿的年货才会被或挑或拉来到集市上,陈列出来,供人们挑选。
于是到了逢年集的前一天,母亲和父亲则要商量着今年买啥年货,或考虑给家里谁置办新衣等。啥是该要买的,啥是不该买的,对于会过日子的农家人来说,精打细算也是每次花钱之前的最重要的环节。于是,在自己都已哈欠连天,后面沉沉睡去的呓梦中,还听到父母亲不住商讨着去年啥没买,今年要补上。最后面,更就不知道他们是啥时候才讨论完去睡的,梦里依稀只有往年集上的热闹及馋人的吃食。
到了第二天,姐弟几个早早地便被母亲一一叫醒,又是洗头,又是换新衣,必须收拾上大半天才能结束。终于吃过了早饭,便及不可待地跟在父母亲的身后,你追我赶的前去置办年货。而赶年集的日子,每家几乎都是全家总动员,大人、小孩就不用说了,就连在家一年没有出过门的老爷爷、老奶奶,也是被儿孙或拉或搀着到集上去,闻闻集上的年香味,看看热闹说笑的人群,再看看镇子上每年的新变化,好不容易一年到头了,过年的喜庆气氛,更是要让家里每个人成员都从心里感受到。于是,在去赶集的路上,三个一团,五个一组,走路的走路,骑车的骑车,拉车的拉车,共同奏响了完美又浩荡的赶集进行曲。
好不容易到了集上,早已人头蹿动,看到的只有大人匆忙移动的脚步,而自己的小手也被父亲的大手紧紧的牵住,再三告诫不准胡乱跑。但即使这样,每年的年集,还是有这家那家调皮的小孩,禁不住香味的诱惑,在人群里来回穿梭,嬉笑着,打闹着,因此把自己给挤落在人群,找不到了父母,开始了哭泣。也有小孩的鞋子被挤不见的,父母一下拉长了脸,鞋子不见了,你就光脚走吧,谁让你乱跑呢,小孩在父母的吼叫声中,吓得哇哇大哭。更有缠着父母要这要那的,大人不同意,就开始直接往地上一坐,耍起赖皮,父母咋拉咋劝说就是不理,大声哭闹,唯恐周围的人不知道,周围的眼光越多,他就哭的更凶。反正这人多的地方,你也不敢打我,我就是闹闹闹,而父母亲这时也在周围人的劝说下,乖乖地降伏于此必杀技,很不情愿但还是无奈地去买小孩的所爱。小孩也噗嗤由哭转笑,一下子欢快地从地上爬起,屁股上的土都来不及拍打,就已跑出去好远,集上又再次恢复了热闹的追打。虽说每年都有哭闹的故事在年集上发生,但每年年集上的小孩还是有增无减,或许这年更是重点给小孩过的。
远远的,集上的香味弥漫,不用看都知道是卖调料的,从桂皮、茴香、八角等,应有尽有,几样掺合在一起,用机器磨碎,细小的粉末香味在冷风中飘荡,充斥了集上的每个角落。而每年的年集,也习惯了闻这种香香的味道,年集上特有的味道,不是其他什么东西能够替代的。但也只有在年集的这几天,才是它的旺季,平时鲜有人光顾,一方面,平时买肉的人少,另一方面每年炒菜的日子更是屈指可数,买了调料,也用不上。但过年就必须要买,有了它,才能让肉或菜的香味淋漓尽致的发挥到极限。
而每年的买肉就成了办年货的重头,那时的肉感觉就是天下最香的美味。平时家里很少买肉吃,只有到过年了,才恨下心疼一回,没有肉,好像就不是过年一样。于是,大人们见面聊的最多的,也是今年你买了多少肉,上个集肉是多钱,这个集又是价高了,或是价低了。因为买的年货较多,因此去赶集时,蛇皮袋子就成了人们必带的购物袋,肉往袋子里一装,肩上一扛,年货的重头就算置办完毕。
看着白花花的大肉,好像已经闻到母亲煮肉时的肉香,每年家里的肉还未出锅,我们姐弟几个早已每人端个碗守候在锅旁,等待母亲将肥瘦肉剥离开来,把瘦肉留出来分到每个人的碗里,就好似嗷嗷待哺的小鸟,围成一圈,眼巴巴盯着母亲手里的肉落进自己的碗里,终于可以吃上肉了,口水都不知流了几次。肉往嘴里一塞,塞的嘴都无法咀嚼。而每每,也是在伴随母亲慢点吃慢点吃的不停嘱咐中,大口大口地吞咽着,每往嘴里塞一口肉,还不忘把手放在嘴里再吸溜一下,真是香到家了,吃着碗里的,还要再瞅瞅锅里剩下多少。在吃肉的日子里,也时常传出这家的小孩因一次吃肉过多,而后就再也不想吃肉的,更有那家小孩吃肉不大人听话喝凉水,而闹拉肚子的,因此人们得以总结出了肉不能一次吃太多,更不能吃肉喝凉水的经验教训。
终于赶大早抢到了好点肉的大人,此刻也可以放慢下脚步,带着早已垂涎三尺的娃们先到小吃摊过过嘴瘾,来个油饼,来个油糕,炒凉粉,或饸烙面等。总之,到了集上,感觉吃啥都是香的,而大人也一改平时的冷漠,痛快的带娃吃一顿。但每每当自己吃的满嘴角流红辣椒油时,抬头才发现父母亲只要了几碗给我们姐弟几个,而他们都是眼里满怀关爱地望着我们几个狼吞虎咽,每次问他们为啥不吃时,他们的回答总是在家已经吃饱。那时的自己也不会想那么多,先几个人比赛似的吃饱再说,吃完了,还要砸巴个嘴,回味一下,估计下次再吃又得等好久了。而今,当自己已为人父时,才懂得了他们那时为啥不吃,只是明白的时间太晚了。
吃饱了,当然要去找玩的,鞭炮则是过年时要置办的另一年货,不响不热闹么。于是,从赶年集往后的日子,整天不是东家砰的一声,就是西家咚的一声,打破村子里的宁静。更有因放鞭炮而烧了上衣或裤子的,衣服上被烧的到处小洞更是常有的事。但还是止不住想要去放炮的心,被父母追着跑,这里躲那里藏,被抓住的,则少不了乱打一通,哭喊声,欢笑声,炮声,在村子的上空久久回荡。而到了过年要放炮的时候,大人才发现炮早已被熊孩子玩光了,还好熊孩子不在跟前,要不,又是一顿狂风暴雨。每年过年前期,也是气候最变化无常之时,炮买了放在家里,极易受潮。因此每每到了要放炮的前几天,母亲便会把鞭炮放到热炕上,烘干一下,才能更响。而这时,则有那粗心大意的人家,由于炕烧的过热,引燃了放在炕上的鞭炮,结果还没等到过年,家里就被炸了个一团糟,更为这过年平添一份乐趣。
到了置办年货的最后,当然更要带上母亲的最爱————挂历,过年了,买张挂历,贴在家里,一方面装扮一下家里,另一方面,平常要看日期啥的,也可以查一下,不至于让人忘记今天或明天是啥日子。父亲也就更痛快地来上它几张,让母亲高兴高兴。
随着所买年货的增多,每家大人都是或提或背,袋子里装的鼓鼓的,满载而归。此时的小孩,还没有玩够似的,几步一回头,连连望向还热闹着的集市,或是还想着啥没吃,或者还想着啥玩的没有买,大人都已走出好远了,才发现小孩还没跟上,而小孩的心里估计大人永远猜不透。
年集上的人也越来越少,花花绿绿的年货也被带进了千家万户。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将人们的日子衬托的更红火。
年的脚步近了,越来越近。
今年,你赶年集了吗?
#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
https://www.jianshu.com/p/ee05f7eff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