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式复盘Day-032
【记录】今日读《曾国藩传》,读到曾国藩前6次科考不第,尤其在被“悬牌批责”后,痛定思痛,才改变学习及方法,开始反思总结,与其父长达17次的科考之路对比,让我对“机会”与“教育”有所思考!
【反思】祖父曾玉屏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同时为父亲曾鳞书和曾国藩都创造了学习的环境氛围,可以说祖父没有先天环境的学习机会,但是儿孙有,这种机会不是人人都有。但对老曾家来说,这是曾玉屏通过以人为镜带来的自我反思后而不辞辛苦创造出来的!
但为什么曾鳞书科考苦苦摸索17次才中秀才?我想这也许和曾玉屏的家教有很大关系!读书是一回事,考试又是另一回事。尤其是八股取士,重文法内容,更讲究模式套路,在曾鳞书之前,甚至好几百年,老曾家都没有什么科考成功的经验,曾鳞书即便由教书先生开了蒙,开始了读书生涯,但考试对他来说一直是0。
作者张宏杰在书中说过曾鳞书教导曾国藩的方法就四字:死记硬背。想必这么多年他的学习方法也就这四个字,应考方法也逃不过这四个字。而曾麟书从小成长在一个农业生产的家庭环境中,曾玉屏农业生产劳动的经验就是踏踏实实辛勤劳苦,一步一个脚印,这种踏实的品质在曾鳞书的学习以及科考中也能体现,但这个从0到1的过程的艰辛与心酸,是大家不能体验的。
曾鳞书对于曾国藩的教导是间接导致曾国藩前六次不第的主要原因,基础打得是扎实,但是却限制了曾国藩思维发散的能力与创造力。但从侧面看也是曾鳞书为其形成了打造了百折不挠,死磕到底学习氛围及榜样,这也是曾鳞书没有的机会。
与曾父从0的起点开始,曾国藩的起点可能是0.5!他要解决的不同问题则是学习方法与应试技巧的问题!这也是从1到n的过程!
【总结】 学习思考还是很片面,不深刻,需要在通读全书之后再精读,下一步先完成通读全书,理清脉络完成思维导图绘制;再通过回答思考问题,精度每个篇章段落,细致挖掘,结合自身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