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诗歌单元可以这样教

图片发自简书App


                  诗歌单元可以这样教

    ――诗歌活动探究单元教学小记

统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这个单元很特别,这个单元想要改变我们以前单篇教学的模式,走群体教学的路子。

说实话,去年第一次使用这个统编教材,我有点不敢这样做,依然穿着新鞋,走着老路――一篇一篇地讲解分析,不敢越雷池半步。我以为,他们对诗歌几乎一窍不通,你让他们“自主欣赏”,这不是瞎扯吗?

一篇一篇地细致教,认真讲,说实话,效果不好。课本布置的三个学习任务“自主欣赏”“自由朗诵”“学会创作”,我几乎一个也没有完成。想想,有点汗颜,时我老了跟不上时代了吧?我对自己产生了怀疑。

今年,我打算大胆一回,放手让学生去按照教材的要求完成任务,看看实际情况到底怎样。

果然不出所料,一听说让他们“自主欣赏”几首诗歌,他们一脸蒙圈,心里有一百个怀疑:“不会吧?我们懂什么诗歌?怎么梦欣赏呢?”他们的眼神里流露出无奈与疑惑。

面对他们无助的眼神,我打定主意:绝不妥协!

但是,我还是打算给一些引导:“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二页,看到自主欣赏的要求,一步一步就按照这个来做。第一步:独立阅读这五首诗歌,不要参考任何资料,记下你的初读感受。等会老师要提问的哟!”

看我态度坚决,孩子们只好按照教材的要求,走进第一步的学习:独立阅读五首诗歌。

我发现真正放手的时候,他们也会自己想办法了:有的孩子默默地读,偶尔写下一些什么;有的孩子读着读着,时不时跟同桌做一下交流;有的孩子不停地在书本上圈点勾画;有的孩子拿起字典进行查阅……

呵呵,效果不错。十几分钟,孩子们读完了第一遍,声音渐渐弱了下来。我顺势叫停,并提出“读完了吗?读得感觉怎么样呀?”

“没读懂!”好多孩子不加思考脱口而出。

“一点都没读懂吗?朦朦胧胧的感觉也没有吗?”我追问。

“也不是,还是有点感觉的。能感觉到几首诗表达效果感情基调是不一样的。”学生开始认真对待这个问题。

“是呀!你们的感觉还是相当准确的,几首诗歌确实感情基调不一样。比如你读《沁园春  雪》就跟读《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感觉不一样吧?”

“是的,是的,明显不一样。《沁园春雪》洒脱豪迈,大气磅礴,但是,《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就感觉温润清新,有一股爱的清泉汩汩流淌。”哈哈,学生好像开窍了。

“是的,我感觉《我爱这土地》跟《沁园春雪》也不一样,《沁园春  雪》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我爱这土地》就有一种悲愤与心痛,还有对土地的深情与爱。”又有一位学生脱口而出。

……

我们就这样继续聊着,聊着聊着就发现,好像读懂了这些诗歌,尽管还很朦胧,但是,他们已经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通过感知语言文字,去品味诗歌的内涵,诗歌的诗意,诗歌的美。

我打算,下一节课,我将和他们继续聊聊这些诗歌的“颜色”:如果每一首诗歌用一种颜色来代表你的感受,你会分别用什么颜色呢?说出你的依据和理由。这一轮的解读,会加深对这些诗歌的理解,应该是很妙的切入吧?

最后,我打算带着孩子一起总结一下诗歌的阅读方法:如何读诗,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歌内涵?

如果能做到以上这些,我觉得真的让这些孩子不虚此行吧!这样才没有荒废了他们,做了一个语文老师应尽的职责!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