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讨好型人格,并不是生来就俱备的,父母的基因可能是其中一个诱因,但父母以及周围人的影响却更具决定性。以我为例,从小到大,我的性格一直在变,其中有几个阶段活成了我自己讨厌的样子,也就是所谓的讨好型人格。
在这里我不想深究形成这样的人格的原因,毕竟,这不是什么好事。但是,我在成为了这样的人之后,却还能从中解脱出来,这也许算得上一个药方,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治愈和我一样同为讨好型人格的你们。
作为一个拥有如此人格的人,我的原则向来是能忍则忍。因为害怕与人起冲突,怕得罪人,所以不发声,息事宁人。但这种做法的后果却是:越不想得罪人,人缘却越来越差;越想维持友谊,自己的角色越卑微。这与爱情相同:在爱情里,越是放不下的那个人,受的伤也越重。
而真正让我有了改变的,是因为两件事。一件是考驾照,一件是考研。
由于驾校离家比较远,我中午需要在驾校休息一会,下午继续练车,但是休息区毕竟是公共场所,当大家都安静下来,一对情侣在我的对面开始小声聊起了天,可能是聊的太投入了,声音越来越大,好多人也包括我都被他们吵醒了,我起初压着火,小声提醒,可这两位丝毫不见收敛,然后我也不知道哪来的勇气,对着他俩就是一顿骂,对面女的也不是善茬,一边骂我一边往门口走,逃走了,我也算是胜利了吧。这一次的“出头”让我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舒适感,有了第一次,我越来越有勇气指出身边的不文明现象,再也不会有之前:“忍一时越想越气,退一步后悔终生”的感觉。
上面的事情算是一个情绪积压的爆发,许多人可能没有我这么大的脾气,也不一定会遇到这样的事情,那么接下来的考研,我想大部分人一定会经历。
说到考研,我最大的感触是:这真的是一个人的战斗,相信我,等着看你的笑话的人永远比真正关心你的人要多得多,这个时候,如果自己不为自己出头,在已经很繁重的考研复习之下,无疑是雪上加霜。
在这个时候,自己讨好自己才是正解,考研之前,我从不向其他人表达我的态度和情感,做什么事情之前我都会只考虑别人,不考虑自己,甚至委屈自己来满足别人。准备考研后,我首先断了一个想断却碍于关系断不了的朋友——这个损友也许就是我养成讨好型人格的祸根,也变得越来越爱分享自己的真实感受,交到了我现在真正的朋友。
最后,如果你真的深陷讨好型人格渴望自救时,除了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也请审视一下自己的朋友圈,如果有类似的损友,记得及时断交、及时止损。
人一定要为自己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