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中,很难忘的有好几本书,其中最难忘的就是《西游记》,因为这本书,对我印象深刻,从孩童至今,我读了两次。
当时多无趣,幸得是顽童。记得当时,第一次看西游记是在孩童之时,因为不懂人情世故,也正因为是在孩童之时,所以我比较多关注的是一些神话人物,比如孙悟空,还记得一句小时候经常念叨的话,齐天大圣孙悟空,身如玄铁,火眼金睛,长生不老还有七十二变,记得当时啊,孙悟空一与什么妖魔鬼怪开打,我都会有一种崇拜感,都会起鸡皮疙瘩,这也导致了一些很有趣并且很幼稚的事情,就是我在路边随便捡到一个木棍,都会以为自己是齐天大圣,然后到处去张牙舞爪,现在想想,也算回忆。这便是我第一次读西游记的感受,因为是在孩童时期,所以更多的是有趣的回忆。
此时闲来去,再难忆顽童。过了很多年,我再次接触到了西游记这本书,当时是顽童,此时是少年,尽管我并没有完全了解人情世故,但是我在第二次读这本书时,感受就是比第一次要更加复杂,想到的包括观察到的也比第一次读更多,其中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真假美猴王那一个情节,记得小时候看,更多的是好奇,甚至我还在和小伙伴们打赌,哪一个才是真正的美猴王,而现在,随着我的见识增加,一些人情世故相对的了解,我更多想到把整个故事线连接起来,因为孙悟空桀骜不驯,六耳猕猴能力又与孙悟空所差无几,所以自然菩萨会做出一个选择,选择一个服从唐僧去西天取经的猴子,所以到这里,谁是真正的美猴王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谁能更懂时势,才能活下去,从更深的角度来讲,作者又何尝不是用这个故事情节来比拟当时的社会现状,谁不服从权威的管教谁就无法生存,而所谓的时势又是王室所定的标准,如此一看,这本书便变得意义非凡,因为不仅能够讲神话故事讲的如此淋漓尽致,体现社会的功能也丝毫不差,现在啊,我对吴承恩更多的是崇拜,对这本书更多的是钦佩。
除此之外,第二次读这本书也给我了一些启发,更多的是教了我一些道理,当我第一次了解故事情节,知道唐僧要用步行去远在西方的西天取经,并且还要面临九九八十一难时,我觉得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但是,最后,唐僧成功取到了真经,这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取经如此,人生亦是如此,我们从出生,到上学,再到工作,与生活搏斗,经历的又何止是九九八十一难呢,真经尚可取,苦难亦可克,若在生活中多一些坚韧,那便没有什么苦难了,正如一句话所言,我把荆棘当作铺满鲜花的原野,从此人间便没有什么将我折磨。除了这个道理外,我也从孙悟空身上看出一些该学的东西,孙悟空刚从天地之间蹦出时,桀骜不驯,大闹天宫,震翻雷霆,可是最后却跟唐僧乖乖的去取真经,仔细一想,这是否可以比作正在奋斗的人们,为了生活磨合了自己的棱角,最后活成了自己不喜欢的样子,但是最后结果却是是好的,我们亦是如此,过了一定的年纪,就要放下一定的桀骜...........
这是会我读西游记两次的感受,我还会读第三次,第四次,甚至是第无数次,因为每读一次都能带给我不同的感受,感受一本书,犹如进入书中的世界,虽仅此而已,但实属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