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尺度》读后感
选择这一本书其实只是出于一位朋友一直说毕淑敏的书值得一看,也许那个时候的确如此,可此刻却不尽然。治愈系的书只有在你受伤的时候或者你愿意接受它的时候才能发挥它的作用,但是,现在,我既没有受伤也不尽然愿意接受它。
想起很久以前,大概是上初中时很喜欢这一类的书,也许是那个时候对于这些道理很是渴望得知吧。现在想想,原来自己一直与身边的人有一种格格不入的感觉或许就是这种书看多了吧!觉得他们身上总有一种莫名的幼稚,貌似自己身上却一直有一种与年龄不相衬的成熟。
正如那人所说的,这是一种孤傲。
每一本书总有一个适合读它的时刻,也有一个适合读它们的年龄段,总不至于让一个小学生去读《百年孤独》吧?小学生自然应该多去看看童话书。一个年龄有一个年龄的阅历,一段时间有一段时间的经历。
所以,幸福的尺度于我而言自有我自己的理解,现在看下去并不能得到自己的想要,也不能抱有一种路人的态度去欣赏作者的心境。很多书籍,我想并不需要自己身临其境的去体验,当一个路人也许更能感受到作者与文章究竟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心理学,我一直觉得这是一门比较神奇的学科。如果我不愿去相信,我不愿去配合,也不知他们会是何种的回应。
幸福的尺度,我不知道毕淑敏是如何定义,是定义为满足于小确幸?还是抱有感恩的心?我对此不做评价,或者说此刻不做评价,也许再过那么几十年我才能够真正体会到她写这本书的心境,才能够接受她的观点。
此刻,正值青春风华正茂,那么就该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看法。你相信你的未来,那么你就有你的未来。你相信自己的未来是美好的,那么他就是美好的。
年轻人就该骚气蓬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