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我真的以为小琳是那种远离我的世界,只容我仰望的高高在上。腿没她长,人比她矮,最重要的是人家用智商实力碾压我一介凡人。“小琳,要是我的智商有你的一半就好了。”葛瑞丝的愿望也是我的愿望。
可是,当知道了小琳帮别人“补习”作弊的原因,我忽然感到啼笑皆非,居然找到了此时的我和她唯一的共同点——缺钱。
俗气又现实的目标,电影却能把实现这一目标的场场作弊当成谍战片来拍,呈现出暗潮汹涌下的惊险、刺激与精彩绝伦。所谓天才,应该是小琳这样的,不仅会埋头苦读拿第一,作弊的手法竟也千变万化:写有答案的橡皮扔进皮鞋再交换,利用钢琴按键传达暗号,把字母选项印成条形码再到STIC考试的时差作案。如此看来,顿时让曾经作过弊的我与大部分人因幼稚的手法而羞愧不已……
我最佩服小琳的,其实是她句句在理,无法让人反驳。面对校长与爸爸的责骂,她显得理直气壮:“我又没抄别人的,是别人抄我的……我们这样也没有损害谁的利益啊。”的确,天才的她付出了天才的头脑与方法获得了应有的利益,她从来就不是小偷,从来只是和小偷建立了等价交易的关系。其实,将那些买答案的人称为“小偷”也是不恰当的。因为那些“小偷”也付了钱。损害了付出了努力的人的利益吗?因此也就不公平了吗?但是,有钱也是一种能力不是吗?没能力的输给有能力的,再公平不过。
总之,小琳的团体作弊过程真是令人拍案叫绝……等等,感觉自己三观要歪了,但拍出来的场面效果就是这样的,明明在做坏事,就是不想他们被抓到。
事实上,这部电影改编了2014年在亚洲地区国家举行的SAT考试发生的大规模泄题事件,当时影响了包括中国在内的1万余名考生。现实世界中考生们作弊的原因我们不得而知,故事里却为阿琳和班克选取了一个最现实也最梦幻的理由——梦想。而梦想,很多时候不得不承认要用金钱来支撑。我说“有钱也是一种能力”,只是在陈述事实,并不支持这种事实。阿琳在一开始多么地风光,以为自己有很多资本,跟校长讨价还价。但是,后来校长说:“能考满分的不止你一个。”一个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唯一值得骄傲的便是自己聪明的头脑和成绩。她一定幻想过无数次凭着自己优秀的成绩而出国留学的风光与衣锦还乡。现实却告诉她,天才不止她一个。又有那些含着金汤勺出生的孩子,做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帮凶,是不是也在默许、适应着她早就看透的规则?
她的执迷不悟是因为对这个世界的不解与不满。
她因为成功而显得风光的作弊,其中也尽显狼狈。害班克被抓的愧疚,被爸爸宽容和理解的拥抱而嚎啕大哭。
电影结尾一共关了两扇门。一扇是阿琳为班克关上的,这时的班克丢掉了纯粹的梦想,选择了更值钱的欲望。一扇是阿琳准备供述作弊行为的那间屋子的门,关上,戛然而止。两人的结局尚不明确,但也许能从班克昏暗的背景色与阿琳白地发亮的背景色对比中看出,他们代表两个不同的方向与结局。
我不知道,结局谁好谁坏,可未来赌的就是未知。谁肯定那群舞弊成功而狂欢的富家子弟一定成功?谁肯定从心自首的阿琳一定失败?
我知道,我们梦寐以求的却是别人的唾手可得。也知道“从明天起这个世界就是我们的了 ”的“明天”不知道什么时候到来。可若为了梦想,比起无限循环骗人的无限胆战心惊的代价,我宁愿选择坦坦荡荡地享受奋斗与期待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