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硬核大卫哥(转发)
这是一篇帮你少走大量弯路的文章《股票的研究分析框架与过程》。如何全面的分析研究一只股票,先声明一点:如果你希望掌握一套“秘籍”,就像曾经的我,单纯用K线图和一堆会计指标来筛选股票,那么很不幸,你不会成功。因为你没有参透股票背后的公司运营的底层逻辑,这种经验主义的做法只是隔靴搔痒。
要想真正看懂一家公司,从而在资本市场上持续盈利,只有建立自己的系统分析框架。
我们都认可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看懂股票背后的公司,在低估时坚定持有,伴随着它一起成长,最终分享成长的果实。”
了解这个道理的人很多,但真正做好却并不容易。因为很少有人知道如何去系统地分析一个行业、一家公司。别说我们的义务教育里没这块内容,就连金融专业里,也几乎是一片空白。只教你一堆财务指标,上来就把公司强行拆解,扒了猛干。
直到进入证券研究行业,我才通过口口相传,学到了关于行业和公司分析的系统方法论。
但是,这套手艺只流传于少数研究员和基金经理的圈子里,知识的圈层化自然也导致了财富的圈层化。
不过不要紧,今天,我就把自己投资十多年,看过几十个行业和上百家公司后,总结出的系统方法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你。而且,我把它拆解成五步,简称“五步分析法”。后面,我会结合实际案例,揉碎了讲。哪怕你没有金融基础,也能轻松掌握。
只要领会了这套思路,并应用于实战,不断去总结,你就能很快迭代出自己的投资体系。更重要的是,你会学会用投资的角度看世界,你会感到自己口袋里赚的每一分钱,都是认知的变现。
OK,我们这就发车,文章很长,干货很干,但全文没有多余的废话,请一定一定,耐心读完。以下是目录:
第一步:看懂行业
1)什么是好行业?
2)什么是价值链?
3)行业的竞争格局
4)行业的发展阶段
第二步:看懂护城河
1) 无形资产
2)转换成本
3)成本优势
第三步:未来业绩成长
1)销量增长阶段
2)提价能力
3)降成本能力
第四步:估值
1)绝对估值法
2)相对估值法
第五步:风险排雷
1) 会计师意见和监管问询
2)不符合常识
3)财务数据过于优秀
4)关联交易
5)存贷双高
6)商誉过高
下面进入正题,我们先来看行业分析,因为行业是公司所在的赛道,是公司生存的基础,它决定了公司的格局。分析股票,应该把至少一半的精力放在分析行业上,这样才会事半功倍。
第一步:看懂行业
1、什么是好行业?
巴菲特说过,“投资很简单,选择一条长长的雪道,最好雪还是湿的,这样雪球会越滚越大。”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挑一个好行业,不仅走的长远,还有复利效应,赚钱会越来越轻松。
好行业必须符合两个标准:
(1)市场需求要足够大,而且能长久。需求足够大,很好理解,市场需求决定了行业的天花板。投资人最爱听“万亿级市场”,不是没有道理,因为大赛道才会跑出大公司。那么,又大又圆,哦不,又大又持久的“万亿级市场”去哪找呢?不管经济好坏,人们都离不开吃穿住行,生老病死,这些才是永恒的“黄金赛道”。
(2)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甚至是爆发式增长。前面提到过,股价反应的是未来的业绩。如果市场需求一直保持稳定,不增长,那股价也没办法上去。比如高速收费,看起来是一个躺着收费的好生意,但每年过路的车辆就那么多,还不敢随意提价。那么,股价自然也不会大涨。而在科技等领域里,新产品的推出,关键技术的突破,往往能刺激人们的需求,颠覆原有的供需格局,从而获得爆发式增长,股价也会一飞冲天。
综合以上两点,你能很容易想明白,十倍大牛股往往会在三大领域出现:消费、医药和科技。
晒一张我对消费板块的进一步拆解。真的,就这张图,绝对值得你一个赞。
其中,标红的领域是大牛股的出没地,值得重点关注。
对个人投资者来说,只要在这三大领域里专精一个细分领域,看懂哪怕只有一两家公司,在合适的时机买入并坚定持有,你的整个人生就会很不一样。
你要做的就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正确的方向上聚焦,比如深入研究公司所在的行业。这样,你就有很大的概率会击败机构投资者。就像最著名的基金经理彼得·林奇说的一样:
这句话在A股也同样适用。举例来说,中国的股王是茅台,茅台不但成就了景林、东方港湾等一大批顶级私募,也造福了数不清的个人投资者。
2、如何分析价值链
每个行业都可以拆分成上中下游,这是社会大分工的结果。上游研发,中游制造和流通,下游品牌和营销,三者共同构成了一条完整产业链。
每家公司都处于其中的一个或多个环节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深挖的是其中的价值链。
什么是价值链?就是产业链上的利益分配。说白了就是,这个行业的钱都被谁赚走了?谁的议价能力更大?谁又在干苦力?我们常说的产业微笑曲线,讲的就是价值链。其中的研发和营销两端,赚取了最多的利润。
苹果为什么那么强大?就是因为它牢牢地把握了研发和品牌两端。2012年,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信息技术和组织研究中心Jason Dedrick团队的分析显示,在100块的iphone手机利润里,苹果公司能赚75元。
那么,中国的百万产业工人赚取多少呢?2元。所以说,明白了价值链,就读懂了行业的纵向格局。
3、行业的竞争格局
行业格局除了纵向,还有横向。横向格局就是指公司与公司之间的相互竞争关系。
衡量竞争格局的最好指标是什么?就是集中度,也就是头部玩家共同占据的市场份额。前五家的市场份额之和,叫CR5,前十家的份额之和,叫做CR10。
一般来说,门槛高、产品标准化、网络效应强的行业,集中度往往会更高,比如重工业,比如互联网。而门槛低、产品个性化的行业,集中度就会低很多,比如餐饮,比如家教,比如理发。
在集中度高的行业里,头部玩家会很舒服,因为有先发优势,会强者恒强,令后续玩家很难颠覆。而处在集中度很低的行业里,公司的生存压力会很大,产品质量和个性化服务就成为立身之本,这时投资者需要精挑细选。
4、行业的发展阶段与趋势
了解了行业的纵向和横向之后,我们还要加上一个时间轴,也就是行业的发展趋势。
行业的发展过程,一般可分为创新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一般不用关注衰退期的行业)。
如果要用一个指标对行业的发展阶段去定量分析,那就是普及率,或者叫市场渗透率。我们看一下最经典的汽车产业的增长曲线:
在创新期,普及率不到10%,但这时的汽车概念一片火热,股价疯狂上涨。只要无脑买入相关概念股,就能爆赚一笔。
当行业进入成长期,尤其是普及率到了50%之后,行业的竞争就开始加剧了。竞争力更强的公司会抢夺对手的市场份额,从而引起行业集中度开始提升。这个时候的股价也随之分化,优秀公司的股价不断创出新高,而缺乏竞争力的则会被淘汰或兼并。
到了行业的成熟期,普及率几乎达到上限,行业的竞争格局也稳定了下来,谁也吃不掉谁,集中度同样到达上限。这个时候的股价,就远没有前两个阶段性感。不过,处于这一阶段的大公司,盈利能力稳定,分红也很高,是不错的现金奶牛。
很多投资人常用的套路,就是对比国外成熟市场和我国当前的普及率,以此来判断国内相关行业的发展阶段。当然,成熟市场的情况不一定每次都能套用到我国市场。
好了,上面花了大量篇幅说完了行业,我们接下来开始讲如何去剖析公司。
第二步:看懂护城河
看公司的第一步,是看懂护城河。这是巴菲特在1993年股东大会上首次提出的理念,也是他最看重的一个指标。
在解释什么是护城河之前,我先岔开说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孙子兵法》是一本风靡于华尔街的经典书籍。为什么?因为它里面的核心思想,跟华尔街的投资理念是高度相融的。
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意思是说,善于带兵打仗的人,先立于不败之地,然后耐心等待战胜敌人的机会出现。即先做好防守,做好分内之事,让自己立于不败,然后再伺机进攻。
这,恰恰就是巴菲特说的护城河理念。公司时刻面临着残酷的巿场竞争,任何有利润的地方都会受到蚕食。只有建起宽广的护城河,才能确保公司安身立足,才能长久地获取高额利润。
那么,护城河具体有哪些呢?世界顶级评级机构-晨星公司研究了各行业的护城河,提出了一套标准。我把它归纳为3种:
1、无形资产。通常有三种:品牌、专利技术、授权。
(1)品牌:很好理解,茅台成为宴会送礼的硬通货,农夫山泉是大自然的搬运工,海底捞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无懈可击的服务,星巴克咖啡再贵再难喝,白领也需要买一杯来满足自己装范的心理需求。
(2)专利技术:是指企业掌握了别人没法做到的技术,或者企业抢先掌握了技术,并且申请了专利保护,然后躺着向后来者收取专利使用费。美国的高通公司靠的就是在其他公司前进的道路上不断挖坑,哦,不,不断抢注专利,然后躺收专利费。
(3)授权:这个应该也很好理解,它通常存在于金融、能源和电信行业中。
翻开任何一家金融公司的年报,我们看到里面都会罗列出公司的各种牌照资格。
一般来说,一页还放不下。上面明摆着写了两个字:门槛。
2、转换成本
这是我们在更换产品或服务时,要付出的额外成本。它不仅仅体现在金钱上,还可能体现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比如用惯了iphone,换成安卓的手机系统,用起来总有些不适应。
其实,网络效应本质上也是一种转换成本,比如我们用的社交平台:微信、滴滴、陌陌、探探、soul,同样如此。
3、成本优势
对许多工业品来说,固定性的投资不大会变化,而规模越大,分摊的边际成本就越低,这样也就越能压垮对手。比如汽车、手机等工业品,都是这个逻辑。
当然,公司的护城河不是一成不变的,好企业能把护城河越做越宽,赚钱也会更加轻松。总之,看懂了护城河,也就看懂了企业如何立足。
如果说护城河是一种防守,既然已经做好了防守,下一步便该讨论如何进攻的话题。
第三步:如何预测公司未来的业绩
前面说过,股价反应的是未来的预期。要想让股价上涨,企业就必须在未来有实实在在的、肉眼可见的利润增长。
一般来说,利润增长只跟三个因素有关:单价、销量、成本。
1、销量:
我们先来看销量,它是最关键的一个指标。销量的增长来源有两个:一个是行业本身增长带来的份额放大,另一个是公司从其他竞争对手那里夺来的份额。
在创新期(初创时期)和成长期的前半段,销量主要来自于行业本身增长带来的红利。随着行业增速渐入瓶颈,销量则更多来自于抢夺对手的份额。
这种区别也对应着不同的选股策略。在行业成长的前半段,所有公司的销量都会上涨,所以可以闭着眼睛随便买股票,比如最近如火如荼的造车新势力。
进入行业的后半段,则需要精挑细选,要选出最有竞争优势、最有可能成为龙头的那个公司。
说到竞争优势,有一点要说明,它跟护城河不完全一致。护城河是一个防守的概念,而竞争优势则更多的偏向于进攻。品牌、营销渠道、过硬的质量体系、更低的价格、优良的售后服务,都可看作一种竞争优势。
2、单价
说完销量,再说说单价。提价能力是品牌和产品质量最好的认证。比如奢侈品、比如茅台。如果提价的同时,还能提高销量,那就是资本市场最喜闻乐见的一个词“量价齐升”。
3、成本
最后说说成本。千万不要小看成本,它在很多时候是企业最大的竞争优势。
渠道变革,精细化管理,研发关键技术,都能降低成本。比如,格力当年与国美的大战,就是因为国美太强势,收取的渠道费太高,让格力的定价话语权显得太低。董明珠一狠心,退出了如日中天的卖场渠道,从而选择了自建渠道和网点。最终,格力彻底掌控了销售成本,成为空调一哥。最近,格力又通过打通电商渠道,大大压缩了线下经销商体系,再次降低了销售成本。这也是格力再次腾飞的关键。
好了,下面我们就要进入更硬核的领域。因为要想在股市里真正赚到钱,少不了定量分析。
第四步:如何给公司估值
初中课本教育我们,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确定公司估值,就是要拨开股价的迷惑,确定公司真正的价值。
在这里,我们先要明确一个原则:模糊的正确,远胜于精确的错误(巴菲特语),因为公司的价值没法精确估计。巴菲特的方法,是估算出公司真实价值的范围,当股价远低于范围下限的时候,坚定投资。
这是传统的价值投资做法,但却不一定适用于中国市场。为什么?因为A股的投资者很热情,(对,说的就是你这个小散),股价普遍偏高,优质公司的股价更是很少出现被低估的机会。
怎么办?其实,我们需要的是一套成长股的估值逻辑。也就是说,要先估算出公司在3年后的真实价值,再对比当前的价值,看它有多大的增值空间。比如公司当前的实际市值为100亿,3年后预计达到150亿,那么就是50%的增长,换成年化收益率、大约是14%。
确定估值的框架不难,难点和重点是怎么算未来的市值。在金融学上,有两种方法:一种叫绝对估值法,一种叫相对估值法。
1、绝对估值法:又称净现金流折现法,需要预估企业未来每年能产生的利润,分别折现到当下时刻,然后加总。它有一个公式:
如果一个企业,从明年起,每年能产生100元利润,一共运作3年,利率是10%。
那么,这个企业当下的价值就是:100/110%+100/(110%)²+100/(110%)³=249元
绝对估值法是金融学课本上的主流,它提供的是一种精确的估值,也解释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股价本质上是市场对公司未来的预期。
但是,在实际投资过程中,它的实战性并不高,因为你没办法精确地预测到未来所有年份的利润。也许,预测两三年可能还行,超过5年,10年的事,谁能说的准。真正被广泛使用的,是相对估值法。
2、相对估值法:我们经常听到的市盈率、市净率,就是最常见的相对估值法。
市盈率(P/E)=市值/净利润,price/earning。
市净率(P/B)=市值/净资产,Price/Book Value
用公司的净利润或者净资产,乘上一个倍数,以此来估算出公司的价值,这就是相对估值法。本质上,相对估值法是一种经验主义,却相当有效,因为估值总是会均值回归的。
我来讲讲具体怎么应用。如果一家快速发展的公司,当前的净利润是1亿,市值是100亿,那么当前的P/E就是100倍,远高于同行的平均水平50倍。
现在我们来做个预测,如果我们认为公司三年后的净利润会增长到5个亿。同时,市场热度消退,公司的P/E退回到同行的平均水平50倍。那么,公司在第三年的市值就是5亿×50亿=250亿。
从100亿到250亿,市值上涨了1.5倍,换成平均年化收益率是36%。
第五步:如何识别风险并排雷
把风险放在最后来说,不是因为它不重要,相反,它是投资者下注前最重要的一道保险。不然的话,看看乐视网上巿之初的豪言壮语以及退潮后的结局(公司已经退市)。
对于财务造假,会计师有一套专业的排雷手段,不过我们不需要懂那么多,我总结了5个常见雷区,基本能帮你避免90%以上的坑:
1、不符合常识。公司的财务数字是公司经营的结果,它具有随机性和波动性。一旦有完美到不可思议的财务数据出现,我们一定要尊重自己的常识。
2、过于优秀。在大部分情况下,由于市场是充分竞争的,人员、资金、信息也是自由流动的,一家公司很难取得远高于同行的效率。历史证明,很多过高的毛利率最终指向的就是财务造假。
比如,被中概股开膛手-浑水公司揭发的辉山乳业,就是谎称自己生产原材料,从而大幅降低了成本,大大提升了毛利率,谎言最终被无情揭穿。
3、关联交易。这是一个会计用语,在字面上不难理解,就是和自己人的交易。很多时候,公司看上去收入、利润都很高,但实际上却做的是虚假交易,左手倒右手。在乐视网的财务魔术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关联交易被层层掩盖。
4、大存大贷。公司账上趴着很多存款,但同时公司又拼命向银行贷款。一般来说,贷款需要支付利息,如果公司有很多的现金,又在短期内找不到合适的投资机会,往往会选择还掉一部分贷款。如果存款和贷款都很高,很多时候说明这笔存款并不是自己的,要么是向别人借的,要么就是伪造的。嗯!没错,存款也可以伪造,比如著名医药白马股康美药业就伪造了高达300亿的存款。
5、商誉过高。很多人一定记得2018年的商誉暴雷潮。这里说的商誉,是一个会计概念,在公司收购时候产生。
举个例子,如果公司用30块钱,溢价收购了一个账面只有10块钱的东西。那么、公司就会在账上产生20块钱的商誉。
你可能会问,公司为什么要当冤大头?因为公司看好这块资产,认为它在未来能产生更高的现金流,对得起30块的价格。但是,如果发现这玩意最终没那么值钱,怎么办呢?对不起,20块钱的商誉就要减值,从而会降低公司的收益。
有时候,商誉造成的亏损甚至会超过公司的资产。所以,一定要警惕商誉/净资产的比重超过35%的公司。
最后的结束语
好了,相信看完上面的五步分析法,你已经在认知上超越了90%的韭菜,从此省去大量瞎捉摸的时间。在开始你的投资旅程前,我想送你三句鸡汤:
第一、不懂不做,恪守自己的能力圈(巴菲特)。这句话看似十分简单,却很少有人能遵守到,因为世界上的诱惑太多,赚快钱是人的本性。
第二、市场是有经验的人获得更多金钱,有金钱的人获得更多经验的地方。所以,永远不要怕自己开始的太晚,怕错过行情。其实,最重要的是先打好自己的基本功。
第三、人是习惯的动物,习惯分为两种:习惯了去做、习惯了不去做。
看完这篇文章,不能让你赚钱,但行动可以。
风险提示:本文提到的观点、所涉及的股票仅用于研究参考,不作实际投资的依据与推荐意见,据此投资,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