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些故事,不同年代的艺术家讲述他们十八岁所发生的故事,我并没有自诩艺术家的胆量,当然也没有艺术家的水平,他们多数是绘画,摄影,雕刻领域的大师,对于十八岁他们有自己不同的想法。我写这篇东西的时候没有想要表现得自己是个艺术家或是其他目的,仅仅只是想着先记下来吧,免得以后记不起来了,我一直都是个健忘的人。
我的幼儿园似乎没有上完就跑到了小学上课,我比班上的同学要小一岁。每当谈起这件事的时候,我总是打趣道自己是跳级跳上来的,有些人信了有些人没信。
十八岁的时候我在上大一,班上的同学基本上还是大我一年,有些许例外,两年的也有,班长比较特别,他大我五岁,据他自己说的自己高中的时候在社会上混了两年,感觉自己这样下去一点出息没有,就回来继续读书,要不是他在刚开学选班委的时候在讲台上说这事,我到现在都不太相信他和我在一个班。在那之后,我们都叫他“老父亲”,除去他是班长以外,年龄确实大了。
学生会作为憧憬已久的大学生活的第一块路标,它有种神奇的魔力,让新生以为只要进去了自己的能力就能得到提升,整个大学生活也就没算白过。高考后的那个暑假我在知乎上了解过学生会,都说学生会不好,虚伪、肮脏、压榨这样的字眼几乎出现在每篇文章。但是我还是进学生会了,倒也没什么特别的原因,愣头青。我就是不相信学生会有这些那些的问题,实在不行再退就完了呗。干了一年,能力的提升没多少,瞥见了不少压榨与虚伪,但也不是一无是处,认识了不少朋友,有混子,也有许多真感情的人。
记得是我生日的那天晚上,部门例会,当天晚上我还迟到了,进教室,看到大家都在等我,便羞愧得跑到位置上坐下来,拿起本子准备记录开会内容。中途我被学长叫出去,当时我心里已经准备接受批评,谁知他只是问了我前天那把游戏打得怎么样,长吁了一口气之后就回去继续开会了,谁知一进教室迎面就是一个沾满奶油的大手贴到我脸上,我把眼睛边上的蛋糕用手抹去,才看清整个部门的人都站在一个蛋糕旁边。看着眼前这仗势,我有些手足无措,嘴角忍不住的往上翘。之后虽然是很正常的流程:吹蛋糕、许愿、吃蛋糕、扔蛋糕、打扫,但是因为有这群人在这里,就像是十八岁生日应该有的仪式感,幸福到让人飘飘然。
需要说明的是我不仅健忘,冷漠也算我给自己贴的标签。我所谓的冷漠不是对人的一种冷漠,而是一种对感情的不敏感,对于这种不敏感是从哪里来的,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不得而知。对于这种冷漠我甚至不需要去刻意伪装,它变成了为人处世的一种态度。我想这可能是我看得开的原因之一吧,不在乎就不重要。
十八岁的我是迷茫的,面对偌大的世界,面对未来。十八岁,从年纪上讲不如古稀、耄耋来得有意义,但是从法律的角度看十八岁意味着你的人生进入到第二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习与积累,十八岁往后的日子里则是把积累往外输出,变成一种技能,为了所有生命的最终目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