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节奏明快的印度神曲音乐响起时,估计有很多人包括我在内,都会以为这部影片会继承徐峥以往类似于《泰囧》诙谐幽默的风格,然而,整部电影给我的除了感动还是感动,最终在片尾,程勇坐在警车里,道路两旁数以千计的慢粒白血病患者纷纷摘掉口罩,《只要平凡》的音乐缓慢响起,我的泪水在脸上肆无忌惮地流淌,影院里低低的啜泣声依然没有停下,每个人都沉浸在这个太过于真实的故事里,无法自拔。
国产的影片很少碰触这样的题材,也鲜少如此深刻地揭示小人物的悲欢生活。真实的世界里有多少精彩,就有多少无奈。《我不是药神》恰恰敏锐地抓住了社会的痛点,让每一个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看到自己在真实的生活里最辛酸的另一面。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在药神的故事里却是对几个词语有了重新的理解。
现实与尊严
程勇只是一个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小人物,开着一间带死不活的保健品小店,欠着房租;老父病卧在床,需要手术;前妻想带儿子移民,自己想争得抚养权却没有经济实力,只能动之武力;儿子想买一双球鞋,260元,程勇囊中羞涩却也咬牙支持,所有这些事情的解决都需要钱,而程勇缺的恰恰就是钱。
于是,在现实面前不得不低头的程勇,拨通了慢粒白血病患者吕受益的电话,开启了贩售印度仿制药之旅。在印度药厂,程勇近乎神经质地喊出“命就是钱!”,这个时候的他,看到的只有利益,只有金钱。有了钱,他就可以为老父交付手术费,有了钱,他就可以把儿子留在身边。为了钱,他可以游走在法律边缘,铤而走险,为了钱,他也可以与各色人物虚以委蛇,放下尊严。
还有吕受益,慢白患者,出门必带三层口罩,艰难的与疾病斗争中,居然发现了商机;刘牧师,上帝没有因为他的虔诚格外眷顾他,反而给了他最煎熬意志的疾病,是选择上帝还是选择生存,基督徒的字典里没有给他答案;思慧,为了给女儿治病,在夜店里跳钢管舞,当她向被钱打败而跳钢管舞的男生流着泪大喊时,她是在喊曾经被生活践踏的尊严。
看到程勇们的挣扎,就如同看到自己的无奈,孟子说过,志者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正所谓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我们每个人又何曾在现实面前痛哭流涕,生存不难,生活却不易,愿每个人都且行且珍惜。
生与死
生活中也曾看到过生死,但是影片里的生与死仍然让我无法释怀。
一是吕受益的死。这个梦想着听到孙子喊他“爷爷”的男人,这个笑起来像个孩子一样的男人,这个最终被高额的医药费击垮了的男人,用近乎悲壮的方式结束了生命。如果说他的死,让程勇重新下定卖药的决心,那么黄毛的死,则是让他更加坚定了救世主的信念。
黄毛,顶着一头杀马特的造型,内心却无比柔软。抢药分给同样患病的病友,怕拖累父母而不敢回家,在吕受益的葬礼上一边吃橘子一边流泪,用他的方式祭奠曾经一起战斗的朋友,最后,为了保护程勇独自驾车引开警察,被大货车碾压。
黄毛的死是程勇心中最深的痛,看到他剪掉的长发,看到他已经买好的返乡车票,程勇怎能面对他的死。所以,他质问曹斌,“他有什么罪?”,谁也无法回答。
情与义
这部影片之所以评分如此高,还因为其中时时刻刻体现出来的情义。
程勇从最初单纯地贩售仿制药,到后来的赔钱为患者代购,不仅仅是对他个人的救赎,更是对整个社会的救赎。
在吕受益家里,吕受益的妻子含泪端起的酒杯里,盛载的是一家人对他饿感激之情,在黄毛古惑仔一般的逃亡中,寄托的是对他的知遇之义。他的命,已经与吕受益、黄毛他们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再说说曹斌,一个奉命办假药案的警察,面对一双双渴望生命的眼睛,面对老奶奶的质问,他无法再继续下去,只能对领导说,我真的能力有限。一边是道义,一边是法律,他该如何选择?这个沙威式的警察,最终还是直面了自己的良心。
还有众多的慢白患者,面对警察时不约而同的沉默,程勇被捕时,取药者们的去而复返,都是影片里感人至深的情与义的体现,让我们在看到艰辛的同时,也体会到人性的美好。
泪水与希望
这部影片我是流着泪看完的,几乎每一个镜头都无法让我不流泪,或者是笑着哭,或者是被震撼。
影片的结尾,程勇在法庭上说,”我知道我违法了,怎么处罚我都没什么话说,但是我看到那些病人想活下来,我想救他们……有一天穷人会能买得起药,希望那一天早点到。”
程勇的希望也是每一个人的希望,正如鲁迅说过的,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就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程勇的原型陆勇,已经被检方撤诉,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程勇的希望正在渐渐地变成现实。
真实的可贵正在于,即使它有再多的无奈,但依然有它的精彩,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做好真实的自己,过好真实的生活。无论是在故事里,还是在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