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在读《书剑恩仇录》时,一直都对一个情节耿耿于怀。
且让我们看一下原文:
不一刻,群船靠岸。李可秀先跳上岸,伸双手扶乾隆上岸。众侍卫围成半圆,三面拱卫。陈家洛等也上了岸。李可秀摸出胡笳,“嘟——嘟——嘟——”地吹了三声,数百名御林军骁骑营军士快步奔到。一名侍卫牵过一匹白马,右腿屈膝,侍候乾隆上马。四下军士缓缓聚拢,将陈家洛一干人围在垓心。乾隆向李可秀一使眼色,李可秀向红花会群豪大叫:“喂,大胆东西,见了皇上还不磕头!”
徐天宏手一挥,马善均、马大挺父子取出火炮流星,嗤嗤数声,射入天空,如数道彗星横过湖面,落入水中。蓦地里四下喊声大起。树荫下、屋角边、桥洞底、山石旁,到处钻出人来,一个个头插红花,手执兵刃。徐天宏高声叫道:“弟兄们,红花会总舵主到了,大家快来参见。”红花会会众欢声雷动,纷纷拥将过来。
御林军各营军士箭在弦、刀出鞘,拦着不许众人行近。双方对峙,僵住不动。李可秀又吹起胡笳,只听得蹄声杂沓,人喧马嘶,驻防杭州的旗营和绿营兵丁跟着赶到。李可秀骑上了马,指挥兵马,将红花会群豪团团围住,只待乾隆下令,便即动手捉拿。
陈家洛不动声色,缓步走到一名御林军军士身边,伸手去接他握在手里的马缰。那军士为他目光所慑,不由自主地交上马缰。陈家洛跃上马背,从怀里取出一朵红花,佩在襟上。这朵红花有大海碗大小,以金丝和红绒绕成,花旁衬以绿叶,镶以宝石,火把照耀下灿烂生光,那是红花会总舵主的标志,就如军队中的帅字旗一般。红花会会众从未见过本会大首领,登时人人振奋,呼声雷动,俯身致敬。
旗营和绿营兵丁本来排得整整齐齐,忽然大批兵丁从队伍中蜂拥而出,统兵官佐大声吆喝,竟自约束不住。那些兵丁奔到陈家洛面前,双手交叉胸前,俯身弯腰,施行红花会中拜见总首领的大礼。陈家洛举手还礼。那些兵丁行完礼后奔回队伍,后面队中又有兵丁奔出行礼,此去彼来,好一阵子才完。原来红花会在江南势力大张,旗营和绿营兵丁不少得人引荐入会,汉军旗营和绿营中的汉人兵卒尤多。
乾隆见自己部队中有这许多人出来向陈家洛行礼,这一惊非同小可。今晚若是动武,御林军各营虽然从北京卫驾而来,忠诚可恃,营中亦无红花会会众,但无论如何难操必胜之算,自己又身在险地,自以善罢为上。冷冷向李可秀说道:“你带的好兵!”李可秀本已惊得呆了,听得乾隆申斥,忙翻身下马,跪在地上不住叩头,连称:“臣该死,臣该死。”乾隆道:“叫他们退走!”李可秀道:“是,是!”起身大声传令,命众兵将后退。
徐天宏见清兵退去,叫道:“各位兄弟,大家辛苦了,请回去吧!”红花会会众叫道:“总舵主,各位当家,再见!”呼声雷动,响彻湖上,只见人头耸动,四面八方散了下去。
初看上面这段,只觉红花会群雄好豪气、好手段、好威风,竟把乾隆皇帝压在了下风!后面又觉得有些可惜,如此良机何不趁势把乾隆皇帝捉了?本来做的就是反清复明的大业,平时皇帝老儿在皇城里不出来,想捉他杀他难比登天。这个时候他自己跑了出来,到了红花会的大本营,当场旗营和绿营中尽是自己人,兵丁人数不落下风,再加上红花会的众位当家都是人中龙凤武艺了得,此时不捉乾隆更待何时?
遗憾的是,红花会的众当家都是江湖上成名的英雄好汉,素来喜欢当面锣对面鼓的正面决战,都不是趁人之危之辈,于是就把乾隆放走,另想办法捉他。这里,我只能叹服红花会英雄了得,却又迂腐不化。只是这样迂腐的队伍能成功吗?合着你让大家伙都出来露一脸,只是为了配合你装逼啊?这伙败家子!
还有一个细节:
徐天宏对马善均道:“马大哥,皇帝老儿今日吃了亏回去,定然不肯就此罢休。你吩咐杭州众兄弟大家特别留神,尤其是旗营绿营里的兄弟,别中了他暗算。要是他调大军来动手,大伙就退入太湖。”马善均点头称是,喝了一杯酒,先行告退,带了儿子即去部署。
徐天宏不愧是红花会中的“武诸葛”,“行事周全”,此次弄得如此之大,提前就安排好了后路。
可是,你红花会如果真的那么牛逼能与满清对抗,为何众弟子还要藏身于旗营和绿营呢?现在你的人都已经暴露了啊,还要回去当差吃粮么?回去吃的难道不是钢刀板面么?
调大军来动手,大伙就退入太湖?敌人准备万全之后,必是雷霆一击,大部分红花会的弟子还有退走的机会么?
这武诸葛的战斗经验和政治经验还是有点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