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故事
有个朋友的iPhone手机摔碎了,于是发了个微博动态:“今天真是衰,手机摔碎了。”动态里还配了个自己手机摔得稀碎的图片。他刚发完没过多久就有了一条评论:“你竟然用iPhone不用华为,你不支持国货,手机摔碎了也是活该。”不一会又有了另一条评论:“用iPhone有钱人啊,像我们这些穷人,连iPhone都买不起,你手机摔碎了,还要炫耀一下。摔碎是你不小心,活该。”

手机摔碎了,本来是很心塞的一件事,想借助社交媒体寻求一丝安慰,反引来嘲讽,这种人就是典型的杠精。他们非常喜欢抬杠,无论你说什么,他都会反驳你,反驳你不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而是为了反驳而反驳。

对「精杠葫芦娃」来说,只要和对方永远不在同一频道、同一层次上讨论问题,偷换概念、转移话题,问题就能用看似正常的逻辑,推导出出人意料的结论,并且可以一直杠下去。此类「精杠葫芦娃」真是让广大内容生产者咬牙切齿,深恶痛绝!
在生活中,这种站在了道德制高点用软刀子捅人、你是真没什么太好办法跟他怄气,如果你跟他讲道理就会进入无休止的反对意见和追问激怒,最终陷入争吵。

「精杠葫芦娃」特点
1. 逻辑误区一:以偏概全,用个体理解整体。
你说了一个具有统计意义上的现象:“接受本科教育的毕业生平均工资高于小学毕业的人”,「精杠葫芦娃」会反对说“我小学同学毕业了就去做生意,现在身价都几千万了”,这就是典型的以特例反驳整体。把别人的观点断章取义地抽取一段,把这部分极端化,攻击自己塑造的这个想象中的靶子。

2. 逻辑误区二:偏离重点,搞错因果,顾左右而言他。
你说“芒果好吃”,「精杠葫芦娃」却说“苹果不好吃吗”,这就是故意忽略原本谈话的重点,强行把别人拉进自己的话题。类似的还有你说“有钱人更注重对子女教育的投资”,「精杠葫芦娃」会说“你是不是歧视穷人”。

把话题的讨论范畴不合理的扩大或者缩小,顾左右耳言他。“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其他花不行?非要就菊花?

3. 逻辑误区三:缺乏逆向思维,厘不清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区别。
对于“成功”,只能找到必要条件,却永远找不到充分条件。因而没有人能够每次准确预测经济波动,同一个“成功”也不可完美复制。努力是为了让“赢面”更大,而不是努力了就一定能挣到钱。(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精杠葫芦娃」会说“我努力了也没见我成功”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4. 逻辑误区四:偷换概念,狸猫换太子。
“你知道XX有多努力吗”
“你行你上啊,你说XX 唱的不好你自己上去唱一首啊”
“你黑我XX ,一定是嫉妒XX”
明明是根据自己的口味和评价标准对某些歌做出自己的评论,在杠精面前变成是自己不能够体会歌手的努力和付出了。

5. 逻辑误区五:用无法证明或者证伪的论据进行论证。
“科学没法解释的事情不代表不存在”,单看这句话是没问题的,但是用来反驳别人的观点其实就等于啥都没说。(甚至是借用名人名言“存在即道理”)
为什么我们所谓的灵异事件的真人真事大都是爷爷奶奶级别的,我们当代年轻人就没遇到呢?按理说,鬼神如果一直存在的话,我们年轻人也应该能遇得到呀。
无法证明或者证伪的,你为什么那么坚信它就存在呢?或者说,起码在当下这个时代,你为什么就那么笃定呢?

6. 逻辑误区六:为了杠而杠!不为什么!没有观点的反驳!
“只有我一个人这么觉得么”
“讲这么多有什么用?好吃不就行了”
“呵呵,您还是好好想想再写文章吧。”
“不知道哪里不对,反正就是不对”
这种「精杠葫芦娃」看成杠精中的精英:我没有观点,但是你这个也不一定对,至于哪里不对,我也说不好,但是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砌辞狡辩,强词夺理,故意唱反调,反向刷存在感。他们可以把「抬杠」跟「质疑」等同起来,把「反对抬杠」引申为「反对质疑」。
实际上,质疑是讲逻辑的,能够击中观点中的某些弱点,你就算听起来不舒服也无话可说;但抬杠除了让对方不爽,没有任何正面意义。
「精杠葫芦娃」阅读文章时,不是在交流学习,而是在批阅奏折。

说服「精杠葫芦娃」
1.营造一个好的讨论氛围,尽量采取陈述句,而不是反问句。更不要阴阳怪气的说话,包括不使用“呵呵”等词汇,尽可能的理性探讨观点。
2.对于「精杠葫芦娃」,第一条基本上是没什么用的。讨论交流的目的是双方共同寻找“什么是对的”,而不是单方面证明“自己是对的”。这个原则本应该随着广大人民素质的提高而逐渐深入人心,但却随着网络门槛的不断降低反而背道而驰。
3.夸他!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精杠葫芦娃」了,千万不要和他争论,因为他有的是歪理,你只要客气的和他说一句“您说的对。”就OK啦,世界也会变的清净许多。大家时间都这么宝贵,都挺忙的。有这个撕逼的时间干点其他的更有意义的事情不好呢?房贷还清了吗?
4.回答 “哦”。一部分「精杠葫芦娃」往往因为长期不受重视,或因为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后面被人忽视了,希望能在网络中刷存在感。而抬杠刚好成为了刷存在感的很好的方式。回答 “哦”,让「精杠葫芦娃」没有获得存在感,可以避免后续的无休止的争吵。
生活不易,愿「精杠葫芦娃」越来越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