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1129字,看完需要3分钟)
要说2016年华语电影的惊喜,一个是《路边野餐》,一个就是《罗曼蒂克消亡史》,当然,程耳的前作《边境风云》就已经有了不少惊喜,这一次,风格继续得到强化,这一类的导演很让人放心,拿到再多的钱,也会努力拍自己的想要的东西,而且拍出来也肯定是带有强烈个人烙印的东西。书归正传,这部同名小说是程导在拍摄间隙写写划划出来的,没办法,有才华的人,就是这样,不惜力。
整体而言,优点是显而易见的,文字准确到刻薄,如同电影的镜头凌厉,文学首要的是想象力,对语言的想象力,对故事的想象力以及对人性的想象力,这些程耳的故事都具备了,而且他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撰写了那段历史,小说为电影的脉络铺出更多更细的枝蔓,时代更清晰也更沧桑了,人物更具体也更渺小了,感觉看完电影再看小说,冲击力虽然小了很多,但回味却是悠长了不少…
当然,才华是有的,问题也是有的,还是感觉太过用力,语言一直在紧绷着,感觉不光是风格使然,应该还有由于写作经历单薄导致的小心,字里行间有种力求准确而稍显用力过猛的感觉,语言太满太碎,人物的情绪被尽力铺陈,没有给读者留下多少余地,个别地方感觉暴露出作者过于追求完美架构的个性,太极端了太完整了太全了,以至于语言水平难以跟上,有些失控,而且风格过于单一,以至于读的时间长了会不由的紧张起来,这让人不舒服。这种语言特色发挥在写性方面,就感觉写的是荡而不淫,笔触冷漠克制,肿胀过人,但也难免让人觉得有刻意之嫌。
除了电影同名的那篇,其他的几章,人鱼讲的是一个努力挣扎的打工女,鸡讲的是一个娼妓与一个小职员两人平庸的相遇,皮囊的诗篇通过故事中的故事讲一个厌恶自己的人终于毁掉了自己,第三个X君是关于一个自杀的男人,女演员和童子鸡是电影里两个插曲的延伸,当然,我知道这样粗暴的概括故事,正是作者力图避免的,无论是结构上的布置,还是语言上的描摹,作者试图构建出一个自己审视理解下的时空,书中有过去也有现在,均颇为可信,尤其是现代部分,也许是这几年看的现代作品不多,感觉真正描写当代人尤其是那种时代下的小人物内心的兵荒马乱的人太少,当年的余华第七天一出来简直让人大失所望,对现实的把握孱弱不堪,无法超越现实,只能停留在对现实无力的描摹上,如今当代小说是不怎么读了,也许有把握的更好的,只是我没看到吧。
全书最喜欢的还是皮囊的诗篇,谁也不想成为对方的羔羊,谁也放不下自己的皮囊,形式很大胆肆意,应该是花了功夫的。想来确实让人佩服,电影拍的那么好,写的也好,想不到,竟然是这样一位“不务正业”的人写出了一些这时代下的心碎。
我说过,华语里现在最期待的三个导演是毕赣、程耳和徐浩峰,因为这三位才华之横溢风格之完整水准之稳定,都是难得的,他们是最有希望成大师的,尤其是其中后两位,在写作方面也能排得上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