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制度解决了别人用道德去解决的问题。统帅战死,除非本部有受拥戴的继任将领,否则必全军遣散回乡。部下打仗时会全力保护自己的长官。
2.一个高明的军事家,首先应该是一个高明的战略家。所谓战略,就是基于宏观性和长远性,把各种纷繁复杂的要素按轻重缓急,先后次序进行整理排列,然后拿出最有效的行动方案。
咸丰皇帝没有战略眼光的人,“头疼医头 脚疼医脚”。太平天国定都南京,他认为关键是拿下南京,注意力只局限于一隅。
其实争夺下整个长江流域,才能最终攻下南京。曾国藩在军事上的最大长处是有战略头脑,善于对环境做系统,全面分析,进行整体谋划。
3.思维方式发生改变,“大悔大悟”,以前的处世缺点,偏激,过于重视名声,喜欢公开批判别人,做事有始无终,待人接物过于怠慢。改变:做事平心静气,更多考虑他人的心理,更多表扬他人的长处,接人待物更诚更敬.
蛰伏两年,脱胎换骨,再次出山
4.湘军的作战原则,体现曾国藩的性格特点,人生哲学,扎实,牢靠,“以静制动”,“自固为本”,湘军的战术:结硬寨,打呆仗
5.获得两江总督的任命。两江总督是光绪朝以前唯一统辖三省的总督:江苏,江西,安徽。三个省为什么叫两江呢?因为明代的江苏和安徽是一个省,叫江南省。
6.南京城墙不仅是中国第一大城墙,也是世界第一大城墙。明太祖修的城池,前后花了二十一年,周长九十六里,城墙平均宽十四米,最宽处三十米,高十四至二十一米。墙体用巨砖筑成,规模极其宏大。
7.曾国藩青年时代认为是“人定胜天”,推崇意志的力量,“天下事,果能坚韧不懈,总可有志成”
经历咸丰七年,1857被罢蹴回家。知天命,仰视宇宙之大,悟到,人力其实是很弱小的。时间亿万年没有穷尽,人生几十年实在是一瞬即过。天下至大,人力能为者至小。
凡做大事,大的环境因素占一半,人的力量占一半。
8.自裁湘军,自剪羽毛,避免了兔死狗烹,政治嗅觉灵敏,处事果断
9.曾属于“非典型类清官”
中国人眼里,清官必须是清可见底,一尘不染,成为海瑞式的“自虐狂”,才叫人佩服。
曾的志向不是做“清官”,而是做大事。
海瑞式清官,只认规章制度,对潜规则不妥协,会被官场排挤打击,无法调动一切可能的力量,来办成一些真正有益国计民生的大事。
曾做事更重效果,而非虚名,有意取一尘不染之实,却竭力避免一清如水之名。这样才具有大力量,能成就大事。
10.洋人野蛮地焚烧和抢劫,但只是烧了皇帝的别墅,也就是没有太多政治含义的圆明园,而对于清王朝统治权威的象征紫禁城,太庙,天坛等地,却没有动。他们不想推翻清王朝,是想要,一是通商,二是清王朝放下架子,平等的态度和他们交往。
帮助镇压太平天国,他们想维持而不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11.曾外交名言:大事苦争,小事放松。事关国家主权,国计民生是大事,入成是小事
不争面子,争里子
12.曾一生三件大事:平定太平天国,兴起洋务运动,培养人才
塑造李鸿章,派留学生
君子有三乐,之一是,“弘奖人才,诱人日进”
13.李鸿章文笔优长,没有书卷气,善于处理复杂局面,顾全大局,知道退步,知道感恩
14.儒学文化最后的精神偶像。
立功,一介书生,创建军队,统帅群雄,使中国传统文化免遭彻底毁灭,清王朝生命延续六十年。
立德:以圣贤标准要求自己
立言:大儒学家,有数百万全集,其家书语录更让人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