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晨读】 -4月17日-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

识别坏情绪

我觉得识别坏情绪还是比较容易的,大家对于自己的喜怒哀乐都会有一个意识,不过,我们常常犯得问题是,过分夸大自己的坏情绪或者低估。

比如心情低落,就觉得自己得了抑郁症,增加自己的心理负担;过分生气,觉得是外界的问题,让自己的情绪不稳定,自己的生气是合情合理的。

坏情绪的来源

对情绪的认知判断,当自己有情绪的时候,问问自己,我为何会有当下的反应,对认知的认知,反思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很多事情问题都是因为自己内心唱了一唱独角戏。

《心灵捕手》中最后,咨询师抱着男主,反复说“It is not your fault”。文中提到的过分抑郁和过分内疚的人,都对问题的过错大包大揽,从而自暴自弃;过分生气的人表面说着不是我的错,内心却是认同的,在这种反抗的意识下才会通过生气的形式否认。

似乎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往往生气代表找个人有理,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这样的感觉,一个人说话声音大似乎就是他有道理,说话滔滔不绝容易得到信服。个人感觉,和大家探讨下。

调教坏情绪

避免绝对化——对自己有一个情绪的认识,定一个合理、适合自己的目标。往往,人会苦恼,在于对于自己没有清晰的认识,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对自己的评分是0;而对于他人,过高的评价,对于奋斗的目标也是定的非常的高,低估自己,夸大目标和对方,拉大两个方向的鸿沟,内心觉得,这么困难,我这么差,再怎么努力也无济于事,干脆不努力了,整天自怨自艾。亲!对自己公平一点!

警惕概念化——感觉概念化就是一个因果、以点带面的关系。其实还是那一点,我们都太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唱独角戏。就如陈德芬老师的那本书《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警惕糟糕化——福祸相惜,如果我们一直待在舒适区,事情都是顺顺利利的,我们也不会有太多的成长,反而有些困难时,是一个将我们带到更宽、更深领域的机会。

最后,生活本来就是坎坎坷坷,这才是生活的本质,请对于生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今年有一部获奖很多的日本电影《比海更深》中有一句台词“你以为你能活成你小时候想的那样嘛”。这两年我就出在一个慢慢理想化破碎的过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