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你有什么事不开心了,想跟朋友、家里人聊一聊吐吐槽,结果对方乱出主意“你就应该这么办……”,你只是想吐吐槽,结果一堆人给你出主意,你心里的感受自然就是“怎么没有人懂我”。最后,演变成你和朋友的争执。
为什么会走向这样的结果?答案就是没有共情。
共情非常重要。如果做不到共情,会让人感觉很冷漠、很孤立,跟其他人的交流经常处于表面,久而久之关系也会渐行渐远。
再比如说,你开开心心的去买奶茶,结果店员非常不耐烦,“跟你说过了,那款没有了”,你瞬间就不想喝了。
我们常常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而产生情感上的波动,变得欢喜、悲伤、愤怒、快乐……
同理,我们也可以只用一句话就能激发他人的情绪,做到情感共鸣,来通过有效沟通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
这一句话怎么说呢?
秘诀一:重复对方的行动
职场上后辈对你发牢骚,说:“领导总是突然就让我交销售额的统计报表。以防万一啊,我昨天加班儿把统计表给提前准备出来了。不但做了统计表,还写了分析报告。”
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回应?
“领导也总是突然让我提交资料”。
“唉,领导也总是对我这样说,我也加班了。我今天晚上还去喝了一杯减压呢。”
“那你可真是辛苦,你可真努力呀。”
这些通通都是错误的示范,都有不足。这些是同情,但不是共情。同情只是体现了我们自己的思考,是我们自己的情感,与对方的感情无关(“你真辛苦”你凭什么认定对方辛苦?你是他的领导吗?对方需要你的评价吗?)。不能引起共鸣,甚至会引起抵触(对方不需要评价)。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只能束手无策吗?当然不是。抓住要点和方法,你也可以很好的共情。
要点:不能只顾着说自己的体验。因为对方没说辛苦,你不要擅自表现出同情,“你可真努力呀”这句话有轻视对方的嫌疑。
正确的做法是重复对方的行动,认可对方的行动。然后补充安慰的话或自己的经历。
刚才的案例中,倾诉者哪些语言是有行动的?
对方:突然让我提交材料啊。
自己:突然提出要求啊。
对方:我不但制作材料,还写了分析报告。
自己:还写了分析报告啊。突然提出要求啊,还加班儿了,还写了分析报告啊,加班儿写了分析报告啊,我也加班儿了……
秘诀二:重复对方的思考
当一个人情绪激动,尤其是表现出负面情绪的时候,尝试着重复对方的思考,能够让对方的情绪转变为正面的情绪。
比如有人对你这样抱怨的话,你会怎么回答呢?
“我在网上买的点心,网站上说保质期一周,结果我拿到手的时候就是保质期的最后一天了。早知道这样我肯定不会买的”。
这些常见的回应你有没有出现过?
“商品到顾客手上的时候只剩下一天的保质期,这也太不合理了吧,
不要在网上买啦,
赶紧给他差评,
至少还有一天保质期呀,
真惨呐,
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合理的呀”。
以上这些回应都是自己在乱出主意,或者并没有共情到对方的难过。
所以关键点,对方没有向你寻求帮助的时候不需要出主意,不要擅自传达自己的想法。
对方的思考过程也是对方的情绪,我们要认同对方的情绪才能共情,很多人在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得到认可的时候,会感到非常的高兴。重复对方的想法和思考来表示赞同。
对方:商品到顾客手上的时候只剩下一天的保质期了,这也太不合理了吧
自己:确实不合理。
对方:难以置信,拿到手的时候竟然是保质期的最后一天了,我认为这非常不合理。
自己:我也是这么认为的,确实不合理。
对方:拿到手就是保质期的最后一天,真的是难以置信。
自己: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不合理,我也有同感,确实难以置信。
秘诀三:重复对方的感情
认可对方的情感,尤其是对于女性来说,尤为重要。
有人说:“我以前从来没有抽中过演唱会的门票,很难过。这次终于抽中了,可以去现场看演唱会,好开心啊,演唱会当天一定会非常快乐。”
“真让人羡慕啊,我没有抽中好难过,恭喜你呀,你可真有毅力,我也抽中了,抽中的秘诀是什么?”
关键点是不管对方的感情是喜是悲,想要引发共鸣就不能只顾着说自己的事情,恭喜只是针对抽中了的事实并没有涉及到对方的感情。先表示共鸣,再进行祝贺,或者再说自己的情况。
对方:终于抽中了,能去现场看演唱会,好开心。
自己:好开心(重复情感)。
对方:好开心啊,演唱会当天一定会非常快乐的。
自己:对呀,一定会非常快乐的(两个情绪重复后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