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2个月前,正在读大四的 Churchill 前后拿到了英国安理(Allen & Overy)和高伟绅 (Clifford Chance)两家 Magic Circle 律所的实习 offer,成为了令人艳羡的“大牛”。
在众多想要进入顶尖律所实习的法学生中,Churchill 的简历不算辉煌,但足够抢眼。棋王争霸赛冠军、汉语桥比赛亚军、曾去以色列做交换生、还当过女篮教练,让人看完他的简历就不禁好奇:这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个「性格正常,不算奇葩但也比较有辨识度的那种」人;不是特别积极上进,看书也不踏实;找工作的时候面试表现永远比笔试好,也就是所谓的「说得比做的好听」。
而我却觉得,这个能和我一个陌生人滔滔不绝、有声有色地讲上两个小时自己经历的有趣青年,一定也是用这样的真诚和热情打动了那些面试官吧。
以下是职问和 Churchill 的对话。
Q = 职问
A = Churchill | 职问法律训练营优秀学员
Q | 说说你简历上各种有趣的经历吧。你获得亚军的“汉语桥”是个什么比赛?
汉语桥是我们学校的校级组织,社团联合会的下面一个部门办的活动。基本形式是一个中国学生和一个外国留学生组成搭档,然后就搭档参赛PK。
PK环节包括线下拉票,一起参加中国文化的体验,还有最后的才艺展示,这些一起得出一个总分。
我的搭档是一个比我大五岁左右的俄罗斯女孩,但她长得更像中国人,好像是属于布里亚特民族。
Q | 那你们表演了什么才艺?
唱歌,唱了《因为爱情》。她中文发不太好,就只能找一首不太难的...我觉得比较有趣的是拉票环节,让我发掘了自己「戏多且脸皮厚」的特质。
Q | 哈哈哈,你是怎么拉票的?
就在我们学校一个楼的大厅,碰到路过的就强行搭讪。学生、老师、教授、清洁大妈,还有外国人。
Q | 搭讪成功吗?有没有不搭理你直接走掉的?
基本没有,印象里没有。
Q | 这么厉害,强行搭讪成功的秘诀是?
一开始路人(对这个活动)还比较新奇的时候,拉他过来成功率最高的。所以这时候就抢人头嘛,越快越好。等到后来就还有别的组也在那个大厅里拉人的时候,就在路人分身乏术的时候就跟他说,比如说“哎呀,你都帮她签了也帮我签一下吧”、“支持一下我吧”,类似这样的。
如果有的人一看就是那种很冷漠或者是怎么样,其实我也不会选那样的人啦,但如果有那种看上去也不知道是不是很冷漠的,就很路人的那种、看不出表情的,那我多半还是会试一试的。
我就自己先去,如果人家实在不愿意的话就让我搭档去,我搭档就会用她的中文跟他们交流,因为我的搭档是外国人,所以对方还是多半会比较新奇,就会愿意。
Q | 所以当时通过富有战术战略的拉票,成功获得亚军了?
是一部分原因吧。分数构成是好几部分,包括拉票一部分,才艺展示,就唱歌的那个部分一部分,还有拍我们去体验中国文化那个视频也有一个分数,还有最后决赛的时候现场会有一个抢答。
我觉得我之所以能得亚军的话,主要还是脸皮比较厚吧,像抢答中国文化常识题的环节,我可能当时比较抢镜吧(笑),比较勇于表现,得的分数也比较多。
然后唱歌的时候我嗓子还唱哑了,好像还打动了评委。
Q | 为什么会参加这么多课外活动?还有棋王争霸赛、女篮教练这些。
哎呀,女篮教练这个(笑),是因为我们法学院的男生本来就少,然后打篮球的男生就更少。当时因为我大一的时候参加学生会,就是分管女篮的。
棋王争霸赛其实是我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也是我最看重的一项我参加过的活动。
我小时候就下象棋,考过业余五级。不过三年级之后就没有再继续系统地去学下去。中学的时候有代表我们学校参加过省里的比赛,不过后来就搁置了。
到大学呢,因为这个棋王争霸赛当时是第一届,报名的仅三十多个人。然后我就觉得哎呀,好不容易是我比较喜欢的,就去参加了一下。可能当时参加的人里面没有什么专业级别的,反正我最后就拿了冠军。
不过还确实挺高兴,因为毕竟是一项我自己坚持了很多年的爱好。
Q | 你参加这么多课外活动,但GPA和实习也都没落下啊,你是怎么做到的?
其实我觉得我还比较正常吧,我大一大二的时候读书真的算不上刻苦。大二下学期的时候开始就突然明白自己要好好努力读书。
不过那个时候积重难返了,因为前三个学期的GPA会滚到第四个学期算平均GPA。所以我大学四年到现在也不过就是3.7不到,真的不算高。
但是反过来就让我觉得可能不用成绩多么多么好,我照样也能拿到实习啊这些。
实习的话,我觉得我的经历还是比较常规的吧。先投几个不那么难进的实习,然后再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之后,提升一下自己的素质,比如说英语、面试、口语。
然后多丰富一下自己的视野吧,我觉得去了一趟以色列对我帮助还挺大的,无论在英语口语上,还是交流的时候那个自然的状态上,都是有帮助的。
后来以色列回来之后去面试高伟绅和安理的时候,至少不那么紧张,而且我确实觉得我去面这两家所的时候面试表现都不错。不管是对于我自己来说,还是对于当时跟我一起面试的人来说,甚至有点超常发挥的感觉。
Q | 说起以色列,那是个什么 program?在以色列让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印象最深的是,我们有一个教授,是国际法的权威,他自费包了一辆车带我们八个国际学生(四个中国人,两个美国人,两个德国人)一起去耶路撒冷,然后给我们讲解。
当时觉得这教授特别好,虽然这门课我只考了七十多分,我大学所有的课就没考过这么低,但我还是非常感谢她,她带我开拓了眼界。
以色列这个国家,除了冷清了一点,没有什么特别多的娱乐之类的,其他我觉得都非常好。
大家以前都会觉得以色列很乱,但其实我去了之后觉得非常安全。只要不是那些间谍什么的在以色列境内捣乱、放火那些,其实他们没有什么内乱,都是外患,而且多半都在边境的冲突,像戈兰高地之类的。
像我在特拉维夫上学,就觉得还挺安全的。而且(以色列)国民素质也比较高,他们那边人的英语水平真的非常好。
Q | 以后还有出国留学的打算么?读个“老流氓”或者JD?
是有的,而且我应该是打算读“老流氓”不读JD,因为我不想留在美国。我出国之后觉得自己还是比较适合生活在中国,在外面太孤独,没有文化认同感。
目前打算可能是先保研,工作三年左右再出去读个“老流氓”,这样的话能申请的更好一点嘛,之后读完回来再工作。有机会的话可能会在美国工作两年左右再回来,也是有可能的。
Q | 说说现在在 Allen & Overy 的实习吧。入职多久啦?一个典型的一天是什么样的?
我是12月初入职的,到现在也就一个半月。典型的一天的话,因为我是 banking 组,全年实习生大概都是7点到7点半左右下班。不像公司组是一阵一阵的,有项目的时候就比较忙,下班比较晚,没有项目的时候可能6点就下班了。
每天做的工作呢,基本上也都是比较基础的。Banking 组的话很基础但也很复杂的是做 original documents,比如借贷协议。我觉得这是很基础但也是很重要的吧,因为这些原件也都要发给各个签字方。
我感受比较深的一点是,以前觉得 banking 可能就是做做贷款啊就好了,后来开始做了之后才发现这里面有很多协议,我都不知道每一个是干什么的,每一个当事方的角色是什么。这些到现在我也有些还是不明白,想要全都弄懂可能还需要个一两年的时间去体会吧,真的不是那么容易的。
另外一开始做的事情可能跟法律没什么关系,只是思维上需要活跃一些,英语的东西可能要占到70%左右,尤其是在安理这种特别重视英语的顶级外所,英语非常重要。
Q | 以后也打算做 banking 这一块嘛?还是有什么别的领域想试试?
我觉得我或许不会做 banking吧。虽然我现在还在体会阶段,但目前感受banking 的日常工作更需要耐心和细致,不适合我这样不那么细心的人哈哈哈。
Q | 作为“过来人”,给学弟学妹点儿职业规划的建议呗?
窃以为职业规划越早打算越好。但是如果刚开始的时候找不到理想的实习也好,或者说没有方向也好,也不用太着急。
大三寒假左右或许是需要整理出一个比较初步的,或者说成型的职业规划的一个时候,因为之后就要去付出实践了,这之前可能还在积累经验的阶段。
Q | 对于职问的学弟学妹的话,他们应该利用好哪些职问的资源?
我觉得职问的求职信息是真的很丰富了,包括内推的服务。如果他们是想找实习找工作的话,这个首先是第一个。第二点在法律英语课程上,我觉得挺有用的。
第三点就是对于律所的了解。像我之前都不了解什么是“魔术圈”(Magic Circle),我身边的同学很多到现在都不知道什么是“魔术圈”,甚至都不知道高伟绅是什么。我之所以知道的话,30%是来自于我自己去搜罗,70%是来自于听职问的课,听了之后我不太懂的自己去找,所以才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