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知道5W+1H,即What(是什么)、Why(为什么)、When(什么时候)、Where(在哪儿)、Who(谁)、How(如何)。
在企业管理上,美国学者拉斯维尔的“5W+1H”模式常被用来分析、规划工作。
这种科学的工作分析方法给我们带来了清晰的认知和高效的执行。
关于联机式写作,我想,用“5W+1H”模式,或许更能说明联机,能为写作带来多大的好处。
【1】What:何为联机
所谓联机,就是指某台计算机与网络或其他计算机相连接,也指把一部设备(如打印机)与计算机相连接,并在其控制下运行。
在这里,联机写作,就是指借助网上工具搜索要的内容,通过不同话题,建立内在联系的能力来写作。
【2】Why:为什么有人可以日更又不缺写作题材
很多人写作常常会担心没有题材,绞尽脑汁,身体掏空,如你,也如我。
甚至像海明威这种大文豪也会担心写不出来,常常要灌醉自己找灵感。
也许,后来的自杀,是因为再也写不出比《老人与海》更好的作品。
写出《隐形怪物》的查克·帕拉纽克,甚至会洗马桶,换床单,给电脑掸掸灰,以此激发灵感,寻找题材。
以前,网络不发达,写不出来东西尚且情有可原。
现在的时代,要写出好文章,得有把握时代脉搏的能力,学会运用网络,整理自己获得信息的渠道,坚持广泛输入,培养自己的网感。
这种网感,是基于刻意练习之后,习得的自如切换不同写作视角、不同写作风格的能力。
既要会大时代大变化之下,个人对命运的感悟,如吴晓波、冯仑等的文章;又要会由身边小事的感知,产生情感的各种纠结;还要与时代潮流同步,如果壳网、丁香园的文章。
这种多视角、多风格的写作,才能覆盖全古典老师的职业四度理论:广度,高度,深度,温度。
能多维度切换写作,才能日更而又不缺写作题材。
能自如切换视角、风格写作,必然是个人涉猎极广才写得出来。
人无法闭门造车,憋出自己没见过的东西来。
个人眼界要打开,就要关注四大主流门户网站:新浪、搜狐、网易、腾讯。这样对时政娱乐、文化生活才能有深入的了解。
广度打开了,还得有高度。
通过专著、论文等的引经据典,才能有权威感,才能有高度。
深度是要在一口井里深挖。
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行业,要关注其期刊、报纸等,通过观察他们如何报道分析,培养自己写作角度切入的敏锐感。
多与读者互动,创造认同感,洞察读者的内心需求,才能写出有温度有人情味的文章。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文章,才能打动人。
除此之外,像搜索引擎、微博、微信公号、抖音、今日头条、知乎、豆瓣等,都可以得到热点信息。
【3】When:何时找题材
每天的热点如泉涌,多多关注这些信息来源,也就不愁写作题材了。
有人可能会问,什么时候去看这些热点。
每时每刻都会有热点出来,很难像狗仔队一天24小时跟踪找瓜。
其实,备好小本本,可以随身携带那种,一遇到有什么信息点,觉得有用的,就随手记录下来。
不用五分钟,也很快。也没必要什么都记下来,流水账,过多无效的信息反而让你无从选择。
【4】Where:去哪里搜金句、找素材
我们都知道,文章引用名人名言会加分。
但是我们记忆力有限,成千上万的名言不可能记得住。
这时候,我们要搜。打上关键词,就能搜出来很多。
比如,想搜马云的发言,去百度、百科直接打上“马云 经典语录”、“马云 金句”。
又比如,想搜电视剧台词,可以去网站“句子迷”。
想搜歌词,可以去网易云音乐、虾米音乐等音乐APP上面搜索。
写文章需要很多小故事,这时候可以去《读者》、《知音》、《故事会》等情感励志的网上杂志搜索。
现在我们也许还有另外的选择,找写故事的微信公号,如十点读书。
在微信搜索、搜狐搜索里面用关键词搜索,也可以搜到想要的内容,甚至表情、图片,都可以在上面找。
【5】Who:设定我你她的交流目标
有时候,我们会说,写作要闭关才能写出好东西。
但是不闭关,经常泡在网上,就一定写不出文章吗?不一定。
时间管理高手往往会通过与别人交流、群聊,得到写作的灵感。
所谓有效、无效的社交,其实看你如何去行动。
你是纯聊天,不做任何目地的消遣;还是给自己设定目标,边维系感情,边挖掘写作灵感,边找素材?
像后者这种复合型目标思维,才能省时省力,快速超越。
【6】How:要知行合一
知道了联机式写作的定义,了解了日更大神不缺题材的原因,明白了什么时候、去哪里可以找到写作的金句和素材;我们自己就要行动起来,主动、刻意去练习和践行。不能仅限于知道、了解、明白。
知行合一,才是正确打开联机式写作的方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5W+1H”模式给我们带来对联机式写作的清晰认知,接下来,撸起袖子加油干。
不是马良,你也可以下笔如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