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天在简书上看到两位老师的简书随笔,内容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新教育在他们学校展开后,学校给学生留出了不少自习课,称之为特长课。按理来说,这应该是由学生主导的,发挥他们自己主观能动性的时间。
可是该校老师们受教育思想的感召,工作热情空前高涨,他们自发的提前到校,争先恐后的争抢自习时间,语文老师忙着让学生背诵古诗文;历史老师提前一天安排学生背诵知识点;数学老师见缝插针讲几道数学题。于是,就出现了在同一个班级中,几个不同学科的老师为了能得到学生的自习课上课权引发了“争风吃醋”。
在简书中记录本校这种情况的老师,将这种争风吃醋定性为一种好的教学现象。他认为风是好风,醋是好醋,这样的争抢应该继续发扬下去。
对此我不敢苟同,难道新教育影响下的完美课课堂就是这个样子吗?
02
我所在的是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并没有展开新教育。但是老师们的工作热情依然不减。尤其是九年级担任毕业班的老师们。在晚自习辅导中,好多科任老师主动找到班里的学困生和偏科生,一对一辅导讲解。夜热愈浓,明亮的灯光下,师生共同学习的身影很是打动人心。
我不否认老师的爱岗敬业,不否认老师的无私奉献,我只是对这种付出背后的意图持保留意见,其目的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分数,是不是很像体育竞赛的目标。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我们肯定要追求更加优秀的成绩,毕竟我们的老师多数缺乏更多,更有效的经验和方法达到促使学生提分的目的。因此,老师们开始拼时间,谁能够挤得更多,那科教师的成绩相对就较高。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鲁迅先生的话经常被领导拿来用来鼓励老师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多给学生讲几道题,多辅导辅导学生功课。于是乎,课间拖堂成了老师们惯用武器,“同学们,老师们再讲两分钟,不会耽误大家太久的。”延迟下课后学生的情绪反应是怎样的?听课效率有多差?老师们考虑过没有,虽然我也曾是拖堂大军的一员。
再说说霸课现象,这也曾是我们学校的一道风景,每天晚自习课共有三节课,各科轮流值班的老师多数时候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到了九年级的下学期,这种情况愈演愈烈。
在同一节课上,两三个老师同时盯班,数学老师板演完成,说:“好,现在开始做卷”,一旁的英语老师急忙见缝插针地说:“同学们,我们找出某某卷,赶紧讲完它,其他班可是比我们进度快呀”!于是教室里又陷入一团忙乱,那边历史老师不动声色地在黑板上抄写好答案,只待英语老师的试题讲解ovre,敲敲黑板,不动声色地说“某卷答案在这了,自行订正。另外写完今天作业拿给我面批!”教室里又掀起一个小高潮,这五十个小脑袋得不停地切换频道,接收不同的信号。一节课下来,根本没有什么学生安安静静地自主学习时间,几位老师操控了自习课的节奏。
学生疲于应对,自乱阵脚;老师们为了霸课,使出浑身解数,回到办公室,私下愤慨某某老师霸课太多,完不成自己学科作业。试问,这样的敬业是否引发同事之间的隔阂?缺乏沟通协作,只求独领风骚,长此以往,整个教育环境只会恶化。这种急功近利的浅见绝对不是新教育的模样。
03
因此,当我看到实施新教育的学校出现了和我所在的学校惊人相似的现象时候,我迷惑了,新教育倡导的完美课堂到底还是怎样的,又是如何对待成绩的问题的?
“完美教室与优秀成绩并不矛盾,新教育不把分数作为自己唯一的追求,但是好的分数一直是对新教育人额外的奖赏。……我们把分数的要求放在灵魂的成长之后,但最终学生的成长一定能用分数来表现。”
“新教育儿童课程包括晨诵,午读,暮醒。陈颂的主要形式有,晨间诵诗,日常诵诗,生日赠诗,情境诵诗。”晨诵的主要目的……在于丰富儿童当下的生命,在于通过晨诵记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又能习诵领略优美的母语,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感恩,优美及音乐感。
04
通过在书中的学习,我感受到新教育并不反对追求学习成绩,但是并不是把追求学习成绩作为我们的唯一目的。追求生命的成长,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才是至关重要的。因而学校设置的早自习在新教育理念下,应该更好地用于晨诵。而不能变成老师们争抢的“唐僧肉”。否则我们的课堂不依然是唯分数至上,不又退回到原来的老路上去了吗?
我感觉新教育不应该只是一个口号,一个招牌,落实教育首先是老师理念的革新,行动的创新,祝广大的老师和学生真正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