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到一个有意思的观点,真正的消耗源不是任务本身,而且决策犹豫53%,未完成焦虑28%,自我评价19%。
所以那些敢想敢做,做事从不拖泥带水的人,从各个维度看都是轻装上阵,那么换言之,想要轻装上阵,就要摈弃犹豫焦虑与自我否定。
尤其是最后这个,当整个世界都在打压否决你的时候,你越是需要步伐坚定的肯定自己,不能做其他人的帮凶。
高中英语的第一课上,老师就强调了单词语法,如建筑中的砖块与根基的重要性,巧合的是,我自认为是语感先行,崇尚跟着感觉走,对于单词和语法一向是不求甚解,成绩也不算差的得过且过,只是从没有稳定在领先水平。
今天再次接触到工作专题,以往是做内容填充的基础角色,今次更进一步,是结构调整者,对于头脑一片空白的人,现在还无法掌握结构制定者的角色,只是当角色更进一步后,愈发明白结构条理的重要性。
小侄女还不满三岁,说话口齿不清,所幸豆包很有耐心,但是她与豆包老师一对一交流时,仍是头脑空空,略显结巴的不知道该说什么。
相反,五岁的大侄女口齿伶俐,活力满满,说话有条有理,一气呵成。究其原因,大侄女从小由姥姥带大,姥姥本身就是话唠,经常逗她说话,经常是姥姥说一句,大侄女学一句,长久下来,口齿伶俐,思维清晰,而小侄女由奶奶带大,奶奶沉迷平板与广场舞,更带着明晃晃的重男轻女的口气,由此猜想,小侄女受到的训练更少。
奇怪的是,同样是由大侄女的姥姥。也就是我妈带大,我却没有长成伶牙俐齿的样子,除了成长环境的不同外,我本人的逆反性格也功不可没,我看不上亦步亦趋的鹦鹉学舌,索性闭嘴沉默,于是从此很少发声。
但是这也如同搭建框架一样,本身从未接触过的领域,又因为陌生而恐惧不愿尝试,所谓用进废退,而practice makes perfect是永恒的真理,那么理论上只要练习够多,在任何方面都可以成为老手及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