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经过学习才知道,自己知识的不足,经过教授才知道,自己知识的困惑。

        只有通过不断实践才能不断发现问题、完善自己、提升自己,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没有哪个父母不为了孩子而竭尽全力,但美好的愿望却不一定给孩子带来最好的结果。

        再读《正面管教》,只是开篇的一句话便深入我心。是啊,我们该怎样运用我们的智慧,让孩子们有一个健康的心灵,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生活中孩子们出现的各种问题,怎样才能从束手无策到胸有成竹,不但是普通母亲的心头大事。我不但是母亲,还是一名人民教师,更是有待掌握必备的人生技能——正面管教。

        如何不惩罚,不娇纵的管教孩子。“不纠正孩子的行为之前,先要赢得孩子们的心”,以“和善而坚定”的态度和孩子们一起探讨解决矛盾的好办法,让我们用安慰和爱去拥抱孩子,用理解去走近孩子,蹲下身子和孩子们一起去克服各种困难。

        我们的耐心不是来自于娇惯和纵容,而是来自于对孩子的心态和行为的正确认识,对自己的心态和行为的正确认识,对父母正面引导孩子的方法的正确认识。“和善而坚定”地把有价值的社会技能教给孩子。“和善而坚定”不是什么性命攸关的事情,但和善而坚定,却能决定我们对孩子管教的成功与失败。

        能遇到一本好书实属不易,将对这本书的感情写出来,未尝不美。

        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是一本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生的经典之作。这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经典理论,使我受益匪浅。

一、孩子完全是社会人吗?

        从生物学角度来说,我认为孩子既是自然人也是社会人,即她的成长应该既有她自己遗传基因的表达,还应该受外在社会环境的影响。孩子本身是一粒种子,我们能做的是为她提供合适的环境,让她长得更繁茂,而不是玫瑰花的种子,非得培养成牡丹!尊重孩子的内在发展,让孩子长成她自己的样子。         

二、莫让孩子变成讨好者

        本书的第二章讲的自尊,孩子通过自我评价和自省来获得自尊,而不是来自于他人的评价。我觉得这一点特别重要!通过近一段时间,仔细观察家里老人和孩子的互动,我发现了为什么那么多的成年人都有“讨好模式”,为什么很多人那么在意其他人的评价。“你再……我就不喜欢你了!”“你再……我就不要你了!”这样的话多么熟悉!不经意的一句话,却在孩子的心中种下了恐惧和讨好的种子,自己的行为要靠别人的喜好来评价,孩子就这样慢慢地与真我越来越远了!

三、关于孩子犯错

        关于孩子犯错,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担心孩子犯错,所以一切包办,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孩子一犯错,使劲批评孩子,或者给孩子贴标签。有些事情大人认为很简单,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却是很难的,大人的批评会让孩子,畏手畏脚不敢做事。书中提到: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

        书中还提到:安排特别时光抱一抱孩子。爱是前提,爱的重要性。鼓励需要爱的支持,让我们通过真诚的爱让孩子感受到鼓励,这样的感觉是多么美妙。面对一个失去自信、被大家责备、羞辱的、行为不当的孩子,可以试一试将孩子“抱一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呢!

      《正面管教》在文中呈现了不同方式的养育案例。我在阅读时会不时反思自己的养育模式和成长模式,学习正面的教养方法。本书倡导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作为家长如何把握教育孩子的尺度。书中提到:“我们究竟从哪里得到这么一个荒诞的观点,认定若要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要他感觉更糟?”当孩子犯错误时,我会严厉地训斥。孩子表面听话了,而实际心里很不服气。惩罚虽然能暂时制止不良行为,但不能永久性地解决问题,孩子只有在感觉更好时,才会做得更好。所以,只有通过鼓励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才能获得长期的积极效果。

        孩子的感受力强,但表达力弱。需要老师和家长认真解读,而不是通过打骂来压制孩子的错误行为。从长远来看,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反而带来了新问题。

        每个人都是天生的父母,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好父母!那我们就一边学一边教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