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未经尘世浊染的孩子,更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照射出自己身上永远不会关注的那些角落。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许多人身上都可以看出父母生活的影响。但更多时候细想,孩子更是父母的老师。在父母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孩子做父母的老师可能比父母做的孩子的老师要做的更好一些。
让我这么感触的是今天和孩子相处时的两件事情。
中午将要吃饭的时候,孩子翻到一个快递箱里的粘钩,翻出来了三排,便问我为什么要买这么多,我说要用。
“那你为什么要买这么多呢?你又没有粘完。”
“我现在粘的怕他会掉,掉了就要换啊。”
“那你为什么不掉了再买呢?”
我看了一眼,应该每一排还有9个左右。其实我知道,真实情况并不是如我回答孩子这般的。我在购买的时候只是因为如果买五排他会便宜一些,比单排买的性价比更高。当时我也估出来可能用不了这么多,但想着反正又不会扔了,就一下子买了五排,剩下的这三排放了至少三个月了。扔在箱里一动没动,除了今天孩子翻了一下。
当孩子说出来的时候,我就已意识到。这些放三个月的东西,可能会放更久,或者被我随手一丢,再也没有被利用起来。
我被成年人的思维困住了:大家都会因这一点蝇头小利,觉得自己占了大便宜,反受其累。
为了约束他少玩电脑手机类的,我们对他进行了时间限制,每天玩电脑最多半小时,看电视最多一小时。中午时候我俩在规划下午时间怎么安排:吃过饭我洗碗他改正作业,完了我们可以一起看电视,再一起打半个小时游戏。打到4点差不多就一起做家务,完了再玩会等晚上一起出去和同事吃饭。
在实际完成的过程中,我却总也想不起来去看看时间,反而每次都是他先提出来时间到了:我们要看电视、要打游戏、要做家务,于是一切都按我们计划的去进行。
反观我自己独处的时候,一晃忙些别的就没顾上按时间去做这些规划的事,然后我就会不断地安慰自己:我只是没有按计划实施罢了,我并没有偷懒,我也付出了努力。
安慰自己的次数多了,便感觉越发地心虚。毕竟,一切的计划都是自己提出来的,每次都完不成,难免让我对自己心生愧疚。然后,改善不了太多次,便会又陷入恶性自我安慰的循环中。
我便不禁感慨:越小的孩子越是一张白纸,接受我们大人所说的一切,并觉得这都是对的。勇于朝自己想要的去拼命争取,勇于承认错误,快速接受新事物并能根据新事物需要做自己应该做的。反过来看我们大人,总是觉得小孩子的话调皮捣蛋,但其实细比起来,他们更适合做我们的老师,教我们如何信守诺言,完成规划好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