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读了蒋军晶老师的《让学生学会阅读》一书后,我有一些自己的思考。
这本书主要是针对“群文阅读”教学的指导。群文阅读对我还算是新鲜事物,以前虽听说过,却从未有过系统的了解,身边也没有老师做这样的教学实践,群文阅读对我来说还是很遥远的。看过蒋老师的这本书,从概念到具体的操作方法,我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对我来说,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收获便是刷新了我对“阅读”的观念。
以前我只认为“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对我们的意义是不言自明的,只要去读,多读就可以了。从阅读中可以学到什么,我从没有去思考,好像读书就是把我们修炼的“无师自通”的武功,时间到了,该有的作用就都有了。对于孩子们的阅读,我也认为,不用教,给孩子阅读的时间,塑造好阅读氛围,孩子们就会爱上阅读。
本学期,孩子们到了三年级的关键阶段,在我的旧观念的指导下,我也做出了一些关于“阅读”的尝试。我对孩子和家长,都把“阅读”提升到一个高度,不停地去宣讲“阅读”的必要性,还开展“师生共读”的班级活动。我开辟中午辅导的时间为专门阅读时间,不做任何作业辅导,并且在班级的自动化园地中设置“分享版块”,让孩子们用便利贴写上自己阅读每本书的感受和疑惑,贴在“分享版块”中。不过,效果并不如我预期的那样。本以为中午一定是安安静静地阅读时间,孩子们有了自己的阅读空间。结果,新鲜感一过,孩子们便缺乏自觉,如果没有我的督促,教室里依然乱糟糟,还有部分同学整个中午趴在桌子上无所事事。这让我觉得孩子们并没有真正地爱上阅读。
那阅读兴趣到底可以从哪来?读了蒋老师的书,我突然明白仅仅去塑造读书氛围,显然是不够的。
而我在蒋老师的书中第一次意识到“阅读策略”的重要性:阅读不但需要教,而且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再加上第四单元的“预测策略”的教学实践,我切实意识到孩子若是掌握了多样的阅读策略,读书不难了,是能大大刺激阅读兴趣的。而提起阅读策略,作为长期“应付”应试考试的一线教师,只交知识,不交方法,好像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习惯。读这本书之前,如果让我去总结当下孩子们可以掌握的阅读策略,我基本上一无所知,无从下手。“求同、比异、整合、判断、提取和筛选信息”等等,这些阅读策略都是我在教学中从未想到的,但是却是孩子们必须掌握的阅读能力。当然群文阅读,一组文章有着同一个议题,更方便学生在反复阅读中掌握这些阅读策略。不过,我认为观念先行,无论自己的实际教学是适合做“群文阅读”的改革,还是依然只具备传统“单文本”教学的条件,“阅读策略”的教学都是非常必要的。
蒋军晶老师在谈到“群文阅读实践”时,说“群文阅读,做起来再说”。这句话,深深地鼓励了我。何止是群文阅读,作为一个教学经验不足的新老师,无论听多少他人先进的教学经验,最终是需要自己整合、消化,并结合教学实践找到自己的方向,形成属于自己的东西的。,很多教学上的创意就像艺术家的灵感稍纵即逝,当我心存疑惑时,最后不了了之,岂不可惜?不如先做起来再说。在实践中反思,自然会更明了这次尝试的得与失,我才会有改进的方向,课堂才会更加丰富多彩,也多了为孩子开辟更多路的可能。
最后,写给自己:每多读一本书,我就多了一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