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为什么,一直以来,这个人都被许多负面评价围绕着。有人批评他自私,有人嘲讽他不自量力,可是他以自己的坚持和他不朽的作品,证明了他自己不是人们持一己之见评价他的那样。
如果说他自私自利,可是请问在现实生活里,谁人不自私自利呢?有人说他是悲观主义,可是请睁眼看看这个现实的世界,有多少事情可以让人们真正乐观得起来?
连罗素都说,若根据他的生活来看,他的论调是不真诚的。如此之说,我们似乎需要在读一个人的作品的时候,都要联系他个人在生活中所呈现的道德品质,否则就不要读,抑或边读边指指点点。若这么说成立的话,我想,从某种角度上看,鲁迅也是极度自私的,徐志摩也是极度疯狂且不可理喻的。许许多多伟人也该一分为二的被看待,这些伟人的前胸可以被人瞻仰,后背被人骂穿才对。
我在想,我们每一个人能否厚道一点?我们既然读先贤们的作品,怎么都是一种对先人思想的一种访谒,一种获取。当你质疑或批评他的时候,不妨假设,如若斯人在世,你去拜访,你好意思当面指责或求证他的不是之处吗?你敢断定他不能给出一个让你无法辩驳的理由吗?正因为历史不容假设,哪怕正直的人也不愿在一个彻头彻尾的悖论与人相争,所以就任那些甚至是有头有脸的人胡说去吧。
可是如果我们细看,我们会看到,叔本华虽著述颇丰,但鲜有对自己的行为直接辩护,更多的是尽量用一种相对客观的论证手法去阐释一种从现象中抽象出来的观点,并且旁征博引了诸如亚里士多德、柏拉图、伏尔泰等广泛受人尊崇的先哲的话来作为佐证。其中,我最佩服的是对伏尔泰的名言警句的引征,每一句都放在了点子上,让他的观点总能在我厌烦其啰嗦的论证之后,嘎然间认同为真知灼见。所以,最不可取的是在先人不在的时候,妄论先人,暂不说对错,都有不厚道的嫌疑。道人所短,必自有限。否则,也请以同样的方式,搬出一个“伏尔泰”来反驳他。
很难得,他的哲学最终被世人认可,他自己也熬到了功成名就的那一天。曾经在名声上狠狠超越他于一时的黑格尔,最终先于他死于霍乱。他的经历,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借鉴。尽管我们大多数人,不会像他那么幸运,能够出身于贵族家庭,且从小衣食无忧,享受良好的教育。可是造化最终是公平的,给一个人什么,就也会相应地索取什么,比如在他继承了巨额遗产、有一个作家母亲,并因而结识歌德等伟人的同时,也让他遭遇了他父亲的早逝,银行的破产和与黑格尔的遭遇。然而人生的追求贵在坚持,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他最终得以善终。
叔本华被人评论为自私鄙薄的时候,似乎有一个最有力的例证,说:他脾气火暴,曾把一个女裁缝推下楼梯,因为受不了她的吵闹并且多次劝阻都没有效果,造成这个女裁缝残疾,因此叔本华需要按季度付给她终生补偿。在此人过世时,叔本华写到:“老妇死,重负释”。在与一个朋友分享此节时,朋友说:这个故事应该是被简化了,说不定那女裁缝出言不逊在先,甚至揪他的头发也未可知…。
让我们仅仅稍作联想,在那个欧洲还盛行决斗的年代,一个哲学家和一个说话粗声粗气的妇女怎么争论对错?敢问在决斗场上,还有什么善恶或理性之分吗?当然鲜有女性参与决斗的,可是女性就可以随便不尊重别人无理取闹吗?除了作为丈夫,不可以和自己的妻子讲道理,那别人的男人也不能和一个侵犯自己的女人讲道理吗?反过来说假若这个女人能稍有克制,尊重叔本华的劝解,这一介儒生也不至于如此动怒,推他下楼。当然,在女人面前,男人永远是有口难辩的,不过在这则故事里,我们至少要看到,叔本华没有成为叔跑跑,而是承担了他该承担的责任。而且,让我们通读他的作品,他曾花了大量笔墨去抨击以骑士精神自居的决斗行为。用中国的俗语一言蔽之:“君子动口不动手。” 他认为这是缺乏理性,缺少文化支撑蛮力行为。可是没人在乎他的理论,因为骑士精神至今刺激着人们的荷尔蒙,为许多年轻人,包括女士在内的年轻人们所追捧。如若不信就去看最为卖座的好莱坞或宝莱坞大片吧。最光芒四射的仍是那些史诗化的英雄们。斯巴达勇士一直都是作为感人肺腑的故事被流传的,而鲜有人批评其泯灭人性的一面。所以,当世之时,我们都崇拜英雄,却鲜有人去做英雄。英雄主义往往被批评为傻冒行为。
我庆幸自己生活在如今的太平盛世,可是在某种程度上,我也悲哀着一些似曾相识的现实存在。许多问题面前,我们只需问:给你多少钱可以?而在叔本华的晚年,当他功成名就之后,请注意,他拒绝担任“柏林皇家科学院院士”。
所以,我期盼我们的国家可以多一些像叔本华这样的自私之人、鄙薄之人,狂妄之人。如果没有人愿意,我本人愿意拿余生去尝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