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大多问题,都是心理问题。心理健康的人对于环境以及周围的人、事、物能够高效而愉快地适应。心理健康的人,更容易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应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气质。
随着时代的进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地人们认知和重视。那么什么才是衡量心理健康的标准呢?以下6点告诉你。
1、具备正常的智力水平
智力正常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它是一个人生活、学习、工作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智力是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能力以及实践活动能力的综合,是大脑活动整体功能的体现,其中思维能力是核心。
2、对自己的情绪有一定的掌控力
正面积极的情绪有助于社会功能的发展和发挥,是有益于身心健康和调动心理潜能。而激烈的情绪波动,比如欣喜若狂、悲痛欲绝、暴跳如雷、激动不已等,以及长时间的情绪消极,悲伤、忧郁、恐慌、惊惧、暴怒等,有可能导致人的心理失衡,而且有可能造成生理机能的紊乱,导致身体疾病的产生。因此呢,保持稳定适中的情绪情感以及良好的心境,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
心理健康的人能经常保持情绪愉快、心态乐观、开朗,心境很稳定。对生活和未来充满了希望。当然,悲伤、痛苦等消极情绪体验也会有,但是总能主动调节,保证自己的心态平稳。同时也能控制情绪不过分表达,善于在生活中寻找乐趣,对生活充满了向往。
3、社会适应能力强
社会不适应会造成很多的适应问题,尤其是孩子在家受父母照顾,之后在外求学,没有人照顾之后,就会出现很多适应问题。所以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也是将孩子产生心理问题的风险降低的一种方式。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一个人能够根据客观环境的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身心行为,达到与客观环境和睦相处的协调状态。主要表现为三方面:一、人际关系适应能力。能够正确对待、处理和协调好人际关系,是衡量和判断社会适应性的关键和核心因素,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
二、环境地适应能力。不论什么环境都可以适应,并很好的生存下来,这是人类必要的能力。心理越健康,环境地适应能力越强,越不会因为环境而被干扰。
三、适应不同情境的能力。情境是指个人行为所发生的现实环境与氛围,分狭义情境和广义情境两种。狭义情境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发生的场所、氛围,交涉对象的态度、情绪等。如考试、演讲、演出等。广义的情境是指宏观的社会历史进程,国际形势等。心理健康的人能够在不同空间,各种情境中保持自己的心理状态平衡,并充分发挥个人心理潜能和优势。
4、具有健全的意志品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大理想或者小目标,自觉地确立目标并支配行动去做,努力实现这个目标的心理过程,就是意志。意志是人意识能动性的集中体现,是个体重要的精神支柱。
5、拥有健全的人格
人格是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是一个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具体指的是一个人在社会适应中,在其身心行为上所表现出来的对自己、对他人、对外界事物的个性特征,也称为个性。健全的人格是指构成人格的要素,比如气质、能力、性格、理想、信念、人生观等各个方面均衡,健全的发展。主要标志是:人格的多要素不存在明显的缺陷和偏差;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识;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有效地支配自己的心理行为;有相对完整统一的心理特征。
人格基础决定了一个人对社会的认知,也决定了他的人际关系状态,同时也决定了人生的基调。培养健全的人格,是非常重要的。现在的教育中因为只偏重于学习成绩的教育,所以很多孩子的人格发育不良,所以表现为抗挫折能力差,容易自暴自弃。而成年人会容易出现偏激、情绪失控等行为。这些都是人格不健全的表现。
6、心理特征符合心理年龄
我们每个人都有三种年龄:
实际年龄:自然年龄
生理年龄:生理发育成长所呈现出来的年龄特点,与实际年龄会略有差异。
心理年龄:心理状态所呈现出的年龄特征。人在不同的心理年龄期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比如人在幼儿期天真活泼,青少年期,心理动荡剧烈。中年开始变得稳重。
个体在不同心理发育期应表现相应的心理特征。
当实际年龄与心理年龄不相符时,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巨婴现象,就是虽然人已经成年,但是心理年龄和心理状态还处于一个孩子的状态。容易退缩、不承担责任,做事不计后果,容易冲动,情绪失控。
另外当一个孩子过度表现出成年人的心理状态时,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也容易出现问题,因为孩子的整个童年都没有得到满足,一生都无法感受作为孩子的自由和快乐,生活就会活得很压抑,习惯讨好别人而委屈自己。
所以心理健康很重要,希望在学校和家庭中,孩子的心理成长都能够被重视起来。让孩子变得更健康,更有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