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国传统上的饮食文化那么丰富呢?不仅做法繁多,而且吃的礼数也很多,还被冠以 中华”美食”独步天下!
是我们国人贪吃吗?还是我们虚伪爱面子摆谱?
显然都不是!
其实, 这里面“藏着”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和生活态度。
借此 和大家聊聊 被我们“误用的”味觉。
为什么说 被误用 呢?
如果我问你:这东西尝起来如何?十有八九你会说“好吃,或者不好吃”,很少会说“它对我身体有好处、适合我的身体健康”。
但,这却是味觉应有的功能:衡量食物对健康有益或无益。
为什么味觉会承担如此重任呢? 当我们品尝食物时,吃进嘴里的其实是大宇宙的一部分,而且,最重要的是,它将会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 味觉就是我们和大宇宙进行物质交换时的 送检官,它应该要让我们确认,这个食物是否适合身体。
所以,我们应该在吃饭时,舍得花点时间细细品尝。而不是热衷于什么 洋快餐!
比如生病之后就是一个很好的起始点。因为生病期间不能吃东西,病愈后喝的第一碗汤是什么样的感觉?是不是跟“好吃”有很大的差别?!此时我们才回到味觉最初的功能上,尝到的是食物对健康是否有益。
我们早期的中药材,绝大部分都是经由“尝试”而被发现和确认的。 这种经由味觉而来的判断力,应该让它再次成为我们健康照顾的老师。
沿着健康这条线,味觉和我们日常的心理学、教育和文化都有密切的关联。
我们先来看看四个主要的味觉:酸味 甜味 苦味 咸味。
甜味可以立即满足我们对幸福的渴求,这也是小孩子为什么总是喜欢吃甜食。 但是,这种幸福感却是即时的、短暂的。
酸味能唤醒我们的内在,使我们恢复活力!
还记得你一口咬下 话梅果时的情景吗?是不是立即满脑清醒无比?然后身体有种轻盈感?
咸味呢?
可以这样说,几乎没有几个人会不喜欢咸味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咸味和其他味觉不一样吗?
一个好的厨师明白一点:咸味更能唤醒我们的感觉,只要加些盐在菜里,就能让菜显露出隐藏的味道!
酸、甜是它们各自的味道,盐则是用来帮食物 提味。
一个彻彻底底的“利他 味觉”。
从这个角度看,盐和思考是有关联的。思考也从来不会指向自己,而是用来澄清其他的事情。
最后一个是苦味。虽然没有人会喜欢苦味,但谁也离不开它,毕竟每个人都需要成长,没有苦味就没有奋斗的动力。
苦味通常表示意志上的胜利。我们必须用意志来克服苦味。等小孩子长大后,祂会 很骄傲 地跟你说“我现在能吃苦瓜啦”!
最后聊聊和味觉关联的一个文化现象:品味。
我们会看到每个人对于外在事物都有自己的品味,这就形成个人当时的文化风格。比如,衣着、生活上的品味是我们常常提及的。
那么,个人的生活品味怎么会和味觉品尝有关联呢?
简单的说,都属于大宇宙和我们个体之间的 给予。
我们品尝东西时,是大宇宙的物质进入到我们的内在世界里,被我们身体消化吸收。那么,我们到底在品尝什么呢?其实,我们是在品尝这东西是否被自己认同,对自己有益?更进一步说,我们在品尝这世界 如何在滋养我们。
当我以特定的方式,穿着 或布置自己的房间时,这又代表什么本质含义呢?
这是我在对这个世界回赠。不是只有宇宙在滋养、保护我们,我们也懂得回赠,也会做出相应的行动,这就是我们的文化。因此,在谈到文化时,就经常提到品味。
关于大自然和我们人类的这种关系,我们的传统文化里早早就有了。
如:“天人合一”
如: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最后,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我们传统饮食文化,它为什么 有这么多的讲究,就好理解了。
比如,我们一家人在餐桌吃饭也是一种健康的文化,因为老是独自一人用餐是不健康的。
我们不仅把吃的 准备好,还要把吃饭的环境,包括餐具都仔细准备,这绝不是多余的行动,因为这些能带来愉快、幸福的吃饭氛围,带来“美”的感受,所以只有我们国家的饮食文化里有“美食”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