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饭过后,单子渐渐多了起来,一张张呈现出不同的进度状态,从初始化、审批中、审批结束、送入sap,错峰出现。
在我用过为数不多的自动系统中,最喜欢也最欣赏的就是SAP,明星级的功能,菜鸟型的操作,使用是很简单很方便的,但达到的目的极壮观。尝试一个小命令,乾坤永远无限大,神奇无限,惊奇不断。SAP是这样的,上手以后,没人不喜爱。
从很多年前开始用SAP,我用它建立主数据、创建修改BOM、维护工艺路线,到了现在反倒简单,仅限于新建订单、生成发货单、收货入库以及查询库存。
每项任务中,会有很多更细小更具体也更好玩的方法,如果你没有遇到相关的问题,这个功能永远都用不到,但一旦你想要某种数据查找、限制、调整、分析、导出、导入,又没有它实现不了的,方法依然很简单,只需某个命令。它深不可测,触摸的方式又如此平易近人。
每天都会面对SAP,但每天都会想到,有那么多的命令不知道,淹没在它深邃的屏幕后方。操作虽然简单,但也必须有人告诉你,否则跟没有一样,这就是难点所在,也是价值所在。
业务范围有限,完成手上的工作不需要太复杂的应用,并没有那么多的机会去拓展这块操作领域。可在闭着眼都能进行的每日运行中,却也不感疲倦和麻木。
我天生对这种纯操作的重复性工作有着不可遏制的喜爱和兴趣,越干,越投入,越专注。没有与人的交手,只与系统交流,与数据交汇,速度、频率、准确、完美,它借助于你的轻轻启动,创造一片丰盛高产的乐园。收手的时候,只觉一室恍然,一身轻松,福地乐园,心神通泰。
这样纯然的时刻,很少,或者说不那么多。
下午,正在全情投入,销售助理打来电话,大意是有个促销装客户没法收货,因为包装上没有打印外箱码。
听这意思,也就是通知我一声,赶紧让司机带回,别给客户添乱。
我瞬间清醒,让他稍等片刻,稍安勿躁。
理清自己的思路,大概是这样的:我得知道哪款促销装?哪个时间段生产出来的?属于新款产品还是处理产品?具体指的哪个外箱码?为什么没有打印在包装上?如果出厂的时候没有是不是说明这是合理的?是这家客户不能收还是所有客户都不收?客户拒收后重新入库的产品该售到哪里?以后发货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是以批次、客户还是地域区分促销装的发货?
察民生,知利害,不在此时,更待何时。
销售经理已经开始后悔给我的这通电话,直接把问题带回到初始状态,没有外箱码,代理商没法收货,即使收了也送不进超市,姐姐,咱退货处理吧。
我更加清醒了,让他多等片刻,徐徐图之。
构思的长谋远策是这样的:
第一步,让客户先悉数收下,勿得遗漏,勿得损坏;
第二步,联系市场部,外箱码不就是没有打印到纸箱上嘛,市场部指定正确条码和所需数量,由工厂直接打印出来;
第三步,工厂快递条码给客户,客户自己原箱贴上,不要遗漏,不要损坏。
说白了,就是不能惯坏客户,宽处跑坦克,密处不透光,不管什么原因,先把前后道路都封死。
露华清,人语静。我在计算着这一圈下来的费时周期,销售经理却是不可抑制地乐了,显是被我的谋划熏染得百味俱生,莫知其所,一个劲儿地赞叹我在客户拒收的时候还有这么好的兴致,字字掷地,可谓金石之声。最后还是边乐边跟我确认,放心吧,三五天一定发给其他客户,不会积压不会乱,业绩依然在前行。
撂下这通电话,再回到SAP中,还是觉得操作系统好。
人是有思考次序的,基于过去的经验和自身的立场,总会从最有利的出发点考虑问题。沟通和协商,就是观点开始接近相交,然后尽可能扩大这片重合的领域。横向的面积延伸,始于表层终于表层,随着主体的漂流移动,慢慢又会拆解扩散。不能保证总有重合,永远会有选择,在选择中将生成分别。这一切,需要天赋和耐心。
人机交汇,是一种纵向的触底和探索,跃入未知,拥抱革命。每一次多元的探求,都会比原来的水位更为精进一些。这一切,需要天赋和野心。
好吧,不管横切纵剖,都需要构建一个稳定可靠的思考次序,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大事乱不了,小事坏不了。消除怀疑,阻挡混乱,未雨绸缪,稳中求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