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去南宁的路上,我收到果妈发的信息,问我要不要参加接纳力的分享嘉宾。我先是想了想我可以吗?随后就答应了。
这一个月来,我反复的在看接纳力这本书,和听课。这本书是真的值得反复读,从自身的角度来看,这本书与我而言,更像是本自我疗愈的书。看书的同时,我不断的联想我曾经被教育的方式以及我和父母的疏离,还有自己不断缠绕的人生。我每次看到有想法的地方,我会勾画出来,会在旁边写上自己当时的想法,甚至想慢慢写成文字,希望自己能和原生家庭和解。
虽然这几年我一直在尝试着释怀,但是遇到引爆点的时候,我就像鞭炮一样,一旦开火就会啪啪炸个不停,直到折磨的自己没有了火气。我不去打电话,也不去示好,我就这样安于或者自己的生活。一切感觉还挺好,至少我觉得自己正常,不是面目狰狞,不是那个被狗咬了也会去咬狗的人。
而现在我是个妈妈,我想带给我的孩子是不一样的原生家庭。我一直想传递给我的孩子是,我很爱他,我会给他空间自由成长,哪怕成人以后他在外地受了伤或者挫折,只要给我说妈妈,我想家了。我就会同意他回来,而不是一味的把他拒绝在家的大门之外。而我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一直在家门之外,这让我一度找不到归属感,不知道哪里是我可以歇脚的地方。我不想,我的孩子也会这种感觉,这种感觉很茫然也很绝望。就在去年先生和我和孩子一起回家乡的时候,到了家乡的那片土地上,我却不知道往哪个方向去。先生停下车让我想想去哪,我想不好,突然方寸大乱,头疼剧烈。我打电话求助好友,我该往哪个方向去。在好友给我分析后,我内心才得以释然,往要走的方向要去的“家”。先生很是不理解,责怪我没有主见,没有想法,殊不知只有在这方面我就会炸了,毫无头绪。我对先生说:没有办法,我内心是还没有释怀那些过往,所以一遇到这些就会炸。先生说:没事,我们回来的次数也不多。然,我就会在心里纠结,我这样下去会不会影响孩子。
在后来,我不断的去学习育儿知识,去看新闻看公众号,去挖公众号,看他们怎么的观点,而我怎么去育儿,怎么和原生家庭和解。而今,我看接纳力这本书,内心隐隐觉得这于我可能是一剂良药,或许我可以自愈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