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千年一叹》,跟随余秋雨先生的笔触,随香港凤凰卫视"千禧之旅"越野车队跋涉四万公里,从希腊出发,越地中海抵埃及,出西奈半岛到以色列、巴勒斯坦,过约旦河探约旦,穿烽火伊朗、伊拉克,垮巴基斯坦、印度,最后流连于尼泊尔,收官!这趟“千禧之旅“探源古希腊、古埃及、两河、波斯、古印度等文明,横跨欧、亚、非大陆,完成了对其他世界古文明和中华文明有力叩击。在千年之交(1999年)滚过历史课本上的土地,叹尽人世间万种沧桑,叹悬崖峭壁间的千年古刹,叹茫茫赤壁上百般凄凉。
《千年一叹》提供给我们的是对于那些古老文明的直接肉眼观察,余秋雨先生对古文明的一一衰败唏嘘不已,一种既往文明不管曾经多么伟大,进人不同的时间过程和接受群体之后,必须寻找自己新的生命支点。在这一点上,几大文明似乎都缺少弹性。两河文明只针对当时实用,弹性很小自可想象;埃及文明如果不说沦丧也只能说是处于一种封存状态;印度文明则在早已失去创造力的情况下被隔代耗用,连封存原样的可能也没有了。反观中华文明缺少崇高的宗教精神,却也因此避免了宗教迷昧的全方位侵害。中国文化自古至今都“重实际而默玄想”,从内容到形态都诚实人世、经世致用,不怎么追求彼岸世界的缥缈图像,因而也摆脱了离开此岸世界后淹没在水中的危险。
《千年一叹》同时也对一个个古老文明孕育的现实社会进行入木三分剖析。尤其在2019年回溯20年的时光看当时的现实时光,正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在对伊拉克的描述中,显示伊拉克的统治者是世界上最糟糕的统治者,这一点余秋雨先生没有明说,但字里行间感受得到。“既不愿战,也不能战,又何不早降,免得本国生灵涂炭。可它偏不,就在那里耗着,自己却还在那里花天酒地。而它的人民居然也就允许它这么耗着,既不愤怒,也不抱怨,真是人贱不若草木啊!”那时萨达姆还统治着伊拉克,而今没有萨达姆的伊拉克又如何了呢? 巴基斯坦的描述是:“密密麻麻的人群的基本构成情况大概是:三成摆摊,一成乞讨,六成闲站着。让人感到拥挤的,首先是这六成闲站着的人,哪里出了点小事就往哪里涌,使人口的重量因运动而夯得更加密实;其次是摆摊的人,完全不讲秩序,就像一个书架倒地,猛一看增加了十倍的书。”“不管哪种文明,等到黑压压的人赤着脚、光着身子奔涌过来,什么都不是了。”“但最可怕的还不是人多和赤贫,最可怕的是你完全看不到任何改变现状的意愿,看不到任何协同的有序,人们甚至不再抱怨了,不再骂街了,人们就把闲站着等死当作生活的必然。仅就这一点说,我们中国确实还没有到这个地步。这一个半世纪以来,我们的文明从高度辉煌跌到了近现代的惨状,但我们中国人还在奋斗,还在力图改变现状,至少还在骂,还在抱怨。余秋雨先生说:“对于贫困我并不孤陋寡闻,中国西北和西南最贫困的地区我也曾一再深入。但那种贫困,至少有辛勤的身影、奋斗的意图、管理的痕迹、救助的信号,但这一切在这里很难发现。因此,惊人的并不是贫困本身。”通过描述我们看见了巴基斯坦真实的样子,虽然我们对他们国家的名字很熟悉,但他们真实的样子存在于余秋雨先生的笔尖。
印象深刻的还有《把伤痕当酒窝》《黑影幢幢》《中国有茶吗》等等,亲生经历娓娓道来日记体的游记,我还会继续读他的旅游笔记。有些旅人,因为周游世界而备感自豪,恨不得所到之处都刻上"到此一游";而有些旅人世界因他而自豪,因为他让我们发现了世界.旅行,其实是一个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