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码字的冲动了。记忆中还在大学,每天晚上,搬个小凳,在宿舍门口,正襟危坐,像模像样,复习一天的功课之余,总是写写日记,记录一天的点点滴滴,同时抒发少年之狂。工作后,面对新的岗位、新的环境,间歇性的也会写些东西,只言片语,零零散散,也不成什么体系。现在回头看来,都算是一些感慨吧!感慨自从人将知识印进大脑后,大脑学会整合文字用以表达感情那一刻起,就与人相依相伴了。
感慨生于感动。长大了,随着娶妻生子、步入社会,知道了父母的不易,被父母不计得失包容着子女的任性淘气、承受着生活压力偷着哭而把笑脸留给子女、拖着疲惫的身体帮助子女照顾下一代而感动着。没有什么是天经地义、应该应分的。被兄弟姐妹亲戚朋友在困难时期的两肋插刀、仗义出手感动着。人是相互依存的,没有人是活在真空中的。被领导和部属在遭受挫折、事业转折的关键时刻春风化雨、默默支持、鼎力相助感动着。有感动的感慨才是有生命的。
感慨源于阅历。孩提时的感慨正如童年中歌词所言,每天惦念着诸葛四郎和魔鬼党究竟谁得到了那只宝剑;学生时代,把无知年少和轻狂尽情释放于课堂上、操场上,今天还在忧国忧民,明天又想四大天王;工作以后,不管羽翼是否丰满,但天空已是如此之近,出门就是;食物已经如此之难,有劳才有获。终于知道了文学中的世界和现实中的生活中间,是个人的身体力行,更知道劳心者制人、劳力者制于人,在想与做之间自然而将人分成了不同的类别与等级。有阅历的感慨才是有质量的。
感慨成于辨析。引用费伦奇的话说,人会经历“魔术般的幻觉全能时期“、“借助于魔般手势的全能“、“魔术般的思想和魔术般的词语时期“。我们来自感动的、阅历的感慨有多少是片面的?我们不知道。我们知道月亮不会因为狗冲着它狂吠而不再转动;我们知道使粮食增产并非欢度了春节或是政策的英明,而是由于阳光、浇水、播种、施肥和耕作。有辨析的感慨是有意义的。
人过中年,正如庄稼之成熟,应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有意义!
---------------------- 轶东记于丙申农历六月十三 2622次返乡列车
读后的感慨:“我们知道使粮食增产并非欢度了春节或是政策的英明,而是由于阳光、浇水、播种、施肥和耕作”。作者观察生活,但并不被生活所迷惑,这才是最重要的。人生就象一棵树,想长得高,最好的时机是十年前开始扎根,开始成长,但还有一个最好的时机就是当下。很欣喜看到身边的人有所行动,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每个人都有对生命的感动和领悟,但能够用文字记录下来却又是另外的境界。当你看到身边人一个又一个地翻过了那座山的时候,光是羡慕没有用,就从今天开始,从山角出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