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以每一天为界限,过好每一天的生活”,所谓的“过好”,究竟指的是什么?
在这分隔开的日界线内,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欲望”转化成了我们对自己的“期望”,这种“期望”可能今天和昨天都不一样,也有可能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某个长期的“期望”被分割组成这一天总期望的一部分。比如在高二那一整年我都希望高考能考上北京外国语学院,然后我一整年中每一天的所作所为或多或少有一部分是为了使自己离这个目标近一些。直到我离这个目标越来越远,最终它被排除在我的“每日期望”之外。
以前我会囿于一个问题,那就是既然明知会死,那人的努力是为了什么。“过好每一天”毕竟是空泛的话。现在我渐渐搞明白了,我们对世界的欲望转化成对自己的大大小小的期待,大的以日分割,小的每日浮现,各不相同。我们对自己的期望的完成度决定了我日界限内对这一天是好是坏的判断标准。
虽然如果有幸活得比欲望的达成或消失更久,回头看也不过过眼云烟,但至少在这日界限内,是欲望转化成的期待构成每天我对自己理想样子的标准。达到标准,我快乐,心满意足。达不到标准,我沮丧,失望。
比如说,今天我对自己的期望是,完成为了几十天后的考研分配到今天的任务,为了自己的慢性病着想不要吃甜食。两样我都没做到,今天我势必是沮丧的。
凡俗人的“过得好”,那细微的“快乐”,可能取决于对自己的“控制度”,对期望的“完成度”。让自己感受到被分割的欲望的达成,就是这样。
归根结底,我深知道自己的局限,生死之外并无大事,但我并不欲讨论如何超脱,坦白说因为我并不知道超脱的办法,我想要凡俗的快乐。我见到的绝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是在无能为力达成对自己期望后被动地想到超脱,而非出于自己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