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存美
•第55篇随笔文字•
现在在职的都市上班族,几乎都有一个“休假梦”,休一个长长的假,带些简单的行李,去“仙境”般的地方小住一段时间。
山路十八弯,小桥,山泉水,炭火烤嫩玉米,清晨的雾,荷叶的露水,玉米杆上的红玉米须,小沟里的迷你小螃蟹,早晚不需要空调还稍冷的气候,从地里到锅里只需要几分钟的农家菜。
是的,我在这样的环境中住了近一个月,回归童年生活,只是心境不同。
有很多人问我,你在家怎么玩呢,和学生一样过暑假,是怎样的体验?
说实话,无论到哪一个地方,第一天很好玩,第二天新鲜感减弱,第三天开始就有点无聊,然后,我们就不断的更换玩儿的地点, 然后,看着儿子不断的创意。
我们长大了,每一个人都很忙碌。
回家后,家里每一个人都很忙碌,很多以前的同学在上班,周六才有空聚会;爸爸要上班,周六日才有空;弟弟要上班,在家最多呆一两天就要去做事;表妹暑假需要补课;72岁的外婆一天到晚闲不住,干农活杠杠的,停下来全身酸痛,干活啥事儿没有。
妈妈早早的忙完手里的农活,专门在家陪我们的一日三餐,除了做吃的,还是做吃的。
公公每天去诊所给别人看牙齿,非常的忙碌;婆婆带着十几个村民,在别人承包的地里干活,一天天的可有干劲了;冯家的姑姑姥姥们都有自己的工作,周六日休息;儿子的那些小姑姑们部分已经开始上班啦。
是的,每一个人,无论那一个行业,他们都没有闲着,都有自己的事情在做,你会发现,在家呆着的,是不能干活的老人,或者是比较小的整天只能玩耍的孩子。
无论做什么,我们都必须在“工作”,而不是闲着,哪怕是家庭主妇,也有很多日常,这就是生命的意义。
人一旦停止工作,就感觉整个人“废了”。
故乡,是力量的源泉,因为有爸爸妈妈。
为什么隔一段时间就想要回家?我们生命源自于故乡的爸爸妈妈,与故乡爸爸妈妈的连接让我们更有力量。陪伴就像给充电宝续电,充一次能管好几个月。
曾经不明白的很多问题,随着接触各个领域的学习,越来越清晰明白了。
这一次回家,我没有像往常一样做甩手掌柜。像儿时一样帮外婆剁野猪草,吃饭完后会洗碗,会自己做饭吃,那种感觉和以前都很不同。
曾经,因为家族的原因,我不太能“看见”我的妈妈,通过《家族系统排列》课程看清楚后,这次回家,感觉我与妈妈的沟通顺畅了很多,话题也越来越多,内心很欣喜。
每一次的离别,内心会很不舍得,这次不太一样,我们是独立的个体,我们过的好,自足,是他们内心最大的安慰。
文字和图片,是我储存回忆的常用方法
这一次,拍了近800张视频➕照片。
每一次回家,我都会拍下海量的照片,毕竟,一年才回家2次,每一次与家人相处的时间有限。
所以,每一个与亲人相处的瞬间,都很想记录下来,故乡的一草一木,亲人的一颦一笑,儿子与亲们的各种互动,都让我情不自禁拿起手机拍下并保存。
我们延续生命,让我们的生命得以完整。
说到与亲人相处的时间,或许会有一些伤感,这是当今大部分家庭的常见问题,很多年轻人外出务工,或选择别的城市定居,或移民,我们与家人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
所以,平时的电话,视频交流就变得很重要,同样的,以后我们的孩子长大,会离开我们,去到他向往的城市,去过他们向往的生活。
其实,这是生命的传承,我们养育下一代,让我们的生命得以完整,源自于父母的,我们无法偿还,我们坦然接受父母的关爱,根据他们真正的需求去孝顺他们,我们将爱延续下去。
自律,与你在哪里无关。
从开始早起打卡以来,到现在持续了129天,放假期间基本在07:30左右自然醒来,偶尔08:00醒来,日行一善,还是未间断。
其实回家后,真正晨跑了一次5KM,在乡间马路跑步的感觉,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心无杂念,内心更是充满力量感。
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
这次回家,带了一本书回家,一本去年看不懂的书,在我接触了《吸引力法则》,学习了《家族系统排列》,接触了《生命灵数》课程阅读了老师推荐的《为什么我总能心想事成》之后,再次拿起去年同学推荐的书籍《有钱人想的和你不一样》,突然发现,也能看懂了。
这本书看起来名字好像很俗,其实,内容特别的有深度,它让我很好的区分了父母于我们自己的“金钱蓝图”,看到了我们现在的一切行为与父母的关系,指向了原生家庭。
它让我懂得接受的力量,从觉察,到厘清界线,到重新设定,思维的一步步转变。
这本书是台湾版本竖行繁体字,与平时不同风格的书籍,加上是繁体字的原因,让我能静下心仔细阅读和理解。
这一次回家,基本都在老家呆着,没有到处游玩,似乎是年龄的关系,就想静静的呆着,与大自然相处,与家人相处。
再去一趟重庆,和几年未见的干爹干妈聚一次,就回深圳啦,那个挥洒青春的地方,那个怀揣梦想的地方。
休假后,你会发现,人不工作,是不可能的。因为,生命的法则无一例外的要求每个人全力以赴,无论你在哪一个领域!
我们长大了,每一个人都很忙碌,且必须忙碌,充满力量,回深再继续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