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在我看来大概是冯小刚在继《甲方乙方》后最好的一部电影了,冯小刚说他已经近60岁了,钱已经赚够了只想拍些自己喜欢的。他说的没错,也许人只有先感动了自己才能感动别人。
这是他的故事,严歌苓的故事,刘峰的故事、何小萍的故事、萧穗子的故事,是他们那一代人的青春故事。
我是带着爸爸去看的电影,结束的时候爸爸说他很感动,这里有他们那个时代走过的人的共同回忆。而我们作为新时代下成长起来的人在《芳华》之前或许有听闻却没有这样真切直观感受过那个时代下的人在当时时代大潮下的生活,那是一段没有选择的青春,像是时代洪流中的浮萍,而电影难得是让我们这些并没有感同深受体会的人也一样能热泪盈眶。
结束的时候我们不免有些难过,我起初并不理解为什么最为善良的人并没有Happy Ending。 冯小刚心里的柔软为什么没有给两个最渴望温暖的人一个圆满。冯小刚在《晓说》里说到他心里的柔软时讲到《芳华》的结局,最后让刘峰和何小萍互相抱团取暖,他愿意给他影片里的主人公一个慰籍,这就是他给予他们的圆满。
后来我重新看了这个结局,很多人都很喜欢何小萍生病了之后在月光下跳的那段独舞,感觉这是整部电影里最美的镜头,可我却独独喜欢这个片尾,刘峰和小萍重逢坐在长椅上,她吱唔着用了很慢的速度说出那句迟到了十几年的话“你能抱抱我吗?”时我心里跟她一样颤抖,两个人默默相拥在长椅上,岁月浸染沧桑留过,萧穗子的旁白响起,两个没有被生活善待的人,互相依靠着温暖着彼此。旁白中萧穗子说“他们没有结婚也没有子女,他们相依为命把彼此当成了唯一的亲人,我是在2016年的春天孩子的婚礼上见到了那些失散多年的战友的,不由暗自感叹,一代人的芳华已逝面目全非,虽然她们谈笑如故,但是能看出岁月对每个人的改变和难掩的失落,倒是刘峰和小萍显得更知足,话虽不多却待人温和。”接着伴随的韩红的那曲《绒花》响起时我突然就懂了导演给的圆满。
西勒·库斯特曾写过这样一段话:上帝让你成为好孩子,就是对你的最高奖赏。
这是他在给玛莉·班尼的回信里写到的,西勒·库斯特当时是《芝加哥论坛报》儿童版《你说我说》栏目的主持人。1963年,一位叫玛莉·班尼的女孩写信给《芝加哥论坛报》,她不明白,为什么她帮妈妈把烤好的甜饼送到餐桌上,得到的只是一句“好孩子”的夸奖,而那个什么都不干,只知捣蛋的弟弟得到的却是一个甜饼。她想问一问无所不知的西勒·库斯特先生,上帝真的是公平的吗?
十多年来他收到过不下千封关于上帝为什么不奖赏好人、为什么不惩罚恶人之类的来信,他不知如何回答,就在收到玛莉的这封信时他被邀请参加一场婚礼,婚礼上由于新人过于激动把戒指戴在了右手上,牧师幽默的提醒道“右手已经够完美了,我想你们最好还是用这戒指来装扮左手吧!” 西勒·库斯特茅塞顿开,上帝让善人成为善人,也就是对善人的最高奖赏!
特蕾萨修女说:“上帝没有要求我们成功,他要求我们忠诚。”
是的,我们或许一直都曲解了上帝给予我们的善意,他没有要求我们成功,他给予好人的嘉奖是成为一个好人,他给予我们的善果是内心的平和,这才是我们终其一生的追求,是最难得的圆满。所以他没有给予这个活雷锋刘峰作为战斗英雄后更多的荣誉表彰生活上的成功,没有给予小萍作为一个女人的温暖结局,但是冯小刚给予了他们重逢、理解、温暖和最后对于这是世界的温和。也许对于看过了太多的生与死的人,尝尽了人情的淡漠世俗的炎凉后的他们来说两个最善良的人的彼此取暖就是给予他们青春的芳华里一个最好的结局。
冯小刚说这是一部他致自己青春的故事,如果早几年拍他要说的有很多,年龄大了很多当年的记忆都忘记了,反而留下的都是深刻的,他已经想不起当年女兵们的模样,但是在他的回忆里文工团里一直有阳光、有水,有阳光洒在水上那种波光粼粼的感觉,而当时的这些人都是她在这样的光线里看到的人,看到的舞姿。
冯小刚也要感谢韩红,他在选片尾曲的时候想了很久,最后还是觉得韩红的这首《绒花》最合适,他找到韩红给她看了《芳华》的粗剪后韩红跟他说她要重新用感情的重录一遍《绒花》给他作为《芳华》的片尾曲并且不收钱。我后来找出了原版的《绒花》听了一遍对比了下,果然不得不说这首饱含感情的《绒花》让《芳华》锦上添花,很多人在电影院里都是最后默默的听完这首歌后才缓缓起身离开。
因为我们要在这首歌里回忆下我们的青春,回忆一下那些青春里曾付出过的深情、那些曾经历过的薄凉,那些命运里的波折,无论哪一帧在此时此刻我们都想跟着片尾曲轻轻和出这句: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