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房间的秘密》被评选为“十大密室推理小说”第三位,仅次于《三口棺材》和《地狱之缘》,可见其地位。这部作品是法国作家勒鲁创作的,是典型的密室题材。他还有一部作品叫《歌剧魅影》。为什么要读《黄色房间的秘密》?
我是计划将这“十大密室推理小说”都看的。所以,这本书就毫不犹豫的读了。
这部作品是典型的密室不可能犯罪题材,一间发生杀人未遂的密室里,凶手如何从门窗紧闭的空间内神奇消失,又是如何在四周都有人的情况下从走廊里消失?读过卡尔作品的读者一定喜欢这种谜题的设置。有趣的是,卡尔十分推崇该作,他在推理小说评论文章《世界上最伟大的游戏》中认为该作是“史上最好的侦探小说”。横沟正史也称其为杰作,阿婆更是受到了创作的启蒙。这样一部作品可以说被后人评价非常高。然而,喜忧参半。对于这部作品诟病的读者也不在少数。某瓣评论给这部作品7分,我认为是合适的。这个分数既表现出了作品的优越性也反映出了作品的欠缺性。优越性表现在,密室突破了机械性诡计的束缚,诞生了一种心理密室的全新模式,而这种模式可用“时间差+偶然”来表达。其二,就是凶手的意外性。侦探是凶手,这在之后的范达因二十法则中是明确禁止的,但因为成书年代尚早,所以勒鲁逃出了这个束缚。这个密室的解答几乎是完美的,虽然那个偶然因素有点牵强,但终究能自圆其说。关于走廊里凶手消失的伎俩也是符合逻辑。(二阶堂黎人的《恐怖的人狼城》里的一个密室诡计与其一致,有可能是抄袭了该作,毕竟,后辈在诡计方面向前辈致敬也是一种常态。当然也不排除是作者自己想出来的,毕竟奎因和阿婆在诡计构思模式方面也有不谋而合的时刻——这里指的是阿婆的名作《无人生还》里的童谣模式,奎因的《从前有个老女人》里就用了鹅妈妈童谣的模式,因阿婆的《无人生还》发表时间早于奎因的《从前有个老女人》,所以当奎因看到《无人生还》这部作品后,发现创作模式与自己的构思如出一辙,也许是为了避嫌亦或是尊重同行,所以当时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发表自己的这部作品。而当《无人生还》名声大噪后,读者都认为“童谣谋杀”模式是阿婆第一个想到的,其实,准确的讲,奎因也想到了这种模式。)虽然最后的推理篇幅不长,而且显得有些仓促,但谜题设置很精彩,能排在第三,也是实至名归。
不足之处也是有的。特别是对于死者噩梦惊醒后的反常举动和偶然因素,许多读者是打破砂锅问到底,有些鸡蛋里挑骨头了。在那个年代,能够创作出这种不可能犯罪密室题材的小说的作家已经是智慧高人一等了。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推理小说家不是万能的,推理小说赋予他们的更多是想象,而读者应当接受这种想象出的产物,毕竟读者的智力水准远在他们之下。我们说,这部作品绝不是完美的,虽然漏洞明显,但终究不能全盘否定该作在推理小说史上的创新以及不可撼动的地位。况且推理大师们都对它高度赞扬,读者们又有什么资格将它贬低呢?
对于真相呼之欲出的一刹那,法庭上的所有人居然没有提出一丝质疑,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意味着法庭人员缺乏强大的审判能力,正如推理小说一样,也是存在许多不足。所以,这种处理方法在当时那个年代或许是真实的写照。读者不可能在那个年代能够看出《犹大之窗》(《犹大之窗》为约翰•迪克森•卡尔的密室推理极具代表性的佳作,也是法庭推理的佳作)般犹如真正法庭推理对决的精彩场面,也许正是这部作品中出现的这一点不足,才诞生出了“法庭推理”的推理模式。
总之,我十分欣赏这部作品。
9分 杰作
密室诡计新型模式诞生
“十大密室推理”第三
卡尔最推崇的密室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