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小记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放风筝的一天
鲁迅先生有一篇描写《风筝》的散文,里面是这么描写放风筝的季节的: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的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
如今正值二月,在这个草长莺飞的日子里,最适合的果然就是放风筝了。
鉴于早上的风还略显刺骨,我们把放风筝的目的推到了下午,于是我们便有一整个早晨的时间来挑选一只好的风筝。
其实风筝的种类有许多,有龙类、板子类、立体类、软翅类、硬翅类、软翅串类、硬翅串类、板子串类、其它串类、软体类、复线或多线操纵类,等等,而且根据风筝的结构、质地、造型、大小不同,其适宜的风力也各异。一般是体积大、骨架重的风筝“吃”大风。正巧我们闲着无聊,便多逛了几摊,最后选定了上面印有“哪吒”动漫形象的中等大小的风筝。
我们选中的这只风筝拿起来不重不轻,不软不硬,它不是纸做的,但看起来却像是纸,而摸起来又不是,想来这面料应该是很对得起它的价格的。
小时候经常想去放风筝,父亲母亲总是说:有空就去,有空就去,但却一直没有空,后来长大了,便觉得那是小孩儿的玩意儿,自己也渐渐提不起兴致,时至今日,偶遇志同道合的朋友,我才想起,这竟然是我内心深处的遗憾。
吃过午饭后,我便拿起风筝来到了约定地点,下午一点钟的阳光微醺,温和且不刺眼,还有最适合放风筝的阵风。
我起初以为放风筝最重要的是挑一只“会飞的风筝”,直到自己动起手来,才知道,放风筝还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的,天时指的是不骄不躁的二月天了;地利讲究的是适合放风筝的场地:地面平坦,场地宽敞,且安全;而人和讲究的便是控制风筝线的好手了。
最后一项似乎并不是很简单,我模仿着大家放风筝的样子,慢慢地放松我手里的风筝线,但这风筝却怎么着也飞不高,后来只得请朋友指点一下,我这才明白,当感觉有风在与自己撕扯风筝时,便要快速松线,风筝才能借助风的势力飞得更高,而当风减弱时,便要稍稍收线,让风筝保持平行状态,它才不会轻易掉下来。
在朋友的指点下,我渐渐掌握了放风筝的诀窍,重要的是去感受风的力量,只有借助风的势力,它才能飞得更高,我时刻注意着风与我撕扯风筝线的力量,忽而拉线,忽而松线,风筝就夹在我与风之间,任我与风控制它的命运。
我瞧着手里的风筝线,忽然意识到,如果风筝有自己的灵魂,那它的灵魂也许从出生之时就一直在哭泣,人类之手决定它的宿命是天空还是仓库,而自然之风决定它的生命是飞舞还是灰尘,而它自己,版面上的线决定了一辈子都要受限。我真不喜欢,这么悲剧的角色。
一阵冷颤过后,我收了线,决定让这只风筝存在我的仓库里,它很好,可是也很不好,我的瘾过了,它也就没有价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