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到一个消息:一个10岁的孩子用爷爷的手机,结果在大人不知道的情况下,花了1万多块钱买游戏装备。
在吃惊的同时,也引起了我们家长的反思。平时在注重孩子品格教育和学习教育外,还有一种教育也不容忽视,那就是财商教育。
提到财商教育,你是否认为:就是让孩子有赚钱的意识,学会管理钱财。
其实给孩子进行的财商教育不仅仅是让孩子有赚钱的意识,而是减少钱财的负面、纯物质的熏陶,给孩子树立正面的、积极的金钱观的启蒙教育。
目前,财商教育是中小学学校教育所没有涉及到的,但是却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一些日常行为规范。
比如:现在城市里的拆迁户,动辄会分到八九套房,不正确引导,有些孩子会觉得,这些房子以后都是我的,我长大后也不用去奋半,可以靠租房或者卖房生活。
财商教育如何渗透在各年龄段的教育中呢?
3~5岁:
让孩子认识到,得到想要的东西需要用钱买,钱是通过工作或劳动换来的。
6~10岁:
让孩子认识到,必须有选择的花钱;买东西时要懂得货比三家才能买到最好;懂得把钱储存到银行账户里,可以保值并赚到利息。
11~13岁:
让孩子了解,爸爸妈妈每月会将收入的10%进行储蓄,建立孩子的储蓄观念。可以把春节挣的压岁钱存在银行账户里,越早开始储蓄,存款就会越多。
告诉孩子信用卡就是一种贷款,如果当月不能全额还清,欠款就会比花的钱还要多。在网上泄漏身份、信用卡信息是有风险的。
14-18岁:
让孩子明白大学教育是昂贵的,所上的大学和未来的职业定位是有联系的。
明白不能因为没有足够的钱就滥用信用卡,或是进行网贷,明白网贷是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的。
18岁以上:
让孩子明白要量力消费,信用卡的使用要谨慎。要了解自己必须有医疗保险。懂得做出多样化的投资,并了解相关的理财知识。
如何来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呢?
01 锻炼孩子对财富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和孩子交流,让孩子知道父母的工作,以及父母是怎样通过努力工作,来赚取金钱的。
父母亲又是如何理性消费的。孩子想买某种东西时,适当的给予延迟满足,从而培养他的自我约束力。
一起商量制定给孩子的零花钱,让孩子在一定金额内自己管理这一部分钱。
给孩子准备三个罐子,分别贴上“储蓄”、“消费”、“助人”标签,把这些钱进行适当的分配,并做好记录,一个月进行一次总结,下个月对这三个罐的钱数进行调整,以便自己更合理规划。
02 进行愿望分类,养成对花钱的判断力和自控力
对所花钱的东西进行愿望分类:分为必要品、需要品和想要品。
“必要品”是生活必须品,再贵也要花,钱就是为人服务的,要让它实现它的价值。我们挣钱也是为了享受金钱的。
“需要品”是不可缺少但可以考虑替代方案的。比如:孩子考试完,想和同学去吃一顿好吃的。曾听一位妈妈说,她女儿六年级时,有一次考试完后,为了犒劳自己的辛苦,和一位同学两个人去海底捞吃了一顿,花了快三百多块钱。
两个人去海底捞吃一顿是必需的吗,可不可以换成吃其它的呢?
“想要的”是花了钱,不会给我们带来多大价值的东西。比如:有些孩子经常喝碳酸饮料。
买碳酸饮料就是孩子的想要品。经常喝碳酸饮料,既没有多大的好处,喝多了还会有一定的坏处,所以这样的钱就不要花。
03 给孩子灌输金钱的等级观念
钱本身是有价值的,但有些事情会让钱变得无价。对孩子说,钱有三个等级:轻、重、无价。父母爷爷奶奶给自己的钱属于“轻”;用自己的劳动、时间、智慧赚来的钱,属于“重”;为公益,为求助他人而赢得的钱是“无价”的。
这样把道德和金钱结合起来,引导孩子去追求更高境界的理财观。
适时的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绝不是仅仅教会孩子投资那么简单,而是要教会孩子树立自立、自控、理智的金钱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