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以为海莲汉芙是像奥黛丽赫本一样女神般的人物,她出身自美国一个富裕家庭,温柔、善良,自幼接受上等的教育,她坐在钢琴旁,能演绎出令人沉醉的《月光曲》,她偶尔停下来朝你回眸一笑,你便会希望时间能静止在这一刻。她有一段美好的、浪漫的、令人羡慕的爱情,男主角便是英国伦敦査令十字街84号书店的店主。这位店主儒雅、风趣、学富五车、外形俊朗,是一名谦谦君子。而《査令十字街84号》这本书,正是记载她两人因书结缘、因书相恋的唯美爱情故事。直到我开始品味这本书,才知道事实完全不按我的剧设。
査令十字街84号是一家书店,马克斯和科恩的书店,专营古旧绝版书。他没有见证爱情故事,而是见证了一个爱书的美国作家和一群认真、负责的书店员工因书而持续了20多年的友谊。海莲便是那个美国作家,她一生穷困,有人说她一生未婚,有人说她丈夫死于二战。她以为剧团修改剧情为生,从她写给书店的信来看,她的热情幽默伴随着小小的毒舌,不过这或许是因为我不懂美国人的幽默;她的善良伴随着慷慨,在偶尔得知书店员工因战后英国物资短缺食物配给不够时,不远万里从美国一次次为他们邮寄火腿、鸡蛋;她诚实守信,尽管数学不好,不会将英镑换算成美刀,但这不影响她收到书后及时将书款邮寄给书店。就这样,她和书店的每一个人都建立了深厚、互信的友谊,尤其是弗兰克德尔,书店里的主管,以为谦逊、有礼、负责的好员工。我想他的形象应该就像英国电影里那些有着花白头发的老绅士,架着一副金丝眼镜,戴着一顶卷边呢子小礼帽,当收到海莲的信时,会一丝不苟地记录下她所需要的书籍,到高高的书架旁仔细的寻找。那些店里没有的书,他会为海莲费尽心力去搜寻,不负其所望。他的回信略带拘谨,公事公办的语气里无一不透露出他对海莲的尊重、对工作的认真负责。海莲在收到信前,永远不会知道这些与前人对过话的书会带给她怎样的惊喜,如她所说“与心有灵犀的前人冥冥共读,时而戚戚于胸,时而被耳提面命的感觉”,她爱级了。
这是一本生活信件集结而成的书,持续散发着人性中的美好与温暖,细水长流的感情缓缓诉诸笔尖,贴上邮票,飞往大洋彼岸,这让日子变得有了盼头,等待,被邮差一次次的铃声酿成了蜜,拆开信的那一刻,便是蜜沁进了心田。
我忽然想起一句诗: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人
是的,我喜欢这种古老的方式,我喜欢与远方的人用笔、用文字互诉衷肠,待到日后一一翻出再品,那些消逝了的时光便又在眼前鲜活起来,那些记不起的情感便再一次充盈在心间。只可惜,浮躁的年代,又有多少人愿意这样将心事细细斟酌,又有多少人愿意花时间去等待?
海莲说:“你们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街84号,请带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她良多。”
我终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