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每一件事都会令人喜、怒、哀、乐,因此使人充满丰富的表情。 当自己的孩子做错了事,我的第一反映就是批评,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为自己的错误买单。
吃过午饭,孩子没有午休,独立用一个小时完成了一副关于冬天的手抄报。高兴地对我说,妈妈你看我完成的多好。可我第一眼看到的便是手抄报上的缺点,我不但没对她进行表扬,反而指责她做的不好的地方,她便伤心地哭了起来。其实她自己觉得完成的很好,没有缺点,应该得到我的表扬。很快,我又转变了态度,对她的手抄报表扬了一翻,尽管这样,孩子还是难掩刚才的伤心、失落。
随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对孩子发火,其实是大人无能的表现。我懂得了以后孩子跟我交流时,应该先学会倾听,沟通,再提意见。
作为大人,当孩子表现出不开心的情绪时,不要说:这是小事有什么不开心的。我们应该做的是接受孩子的情绪和感受,可以对孩子说:我能感受到你很难过,如果换做是我,我也会和你一样很难过的。我们需要明白大人眼中的小事,在孩子心中可能就是大事。
其次是不要忽略孩子的感受。
当孩子情绪低落时,如果大人说:没关系的,下次还有机会之类的鼓励,这样的安慰孩子往往是听不进去。因为你为了鼓励孩子,却忽略了孩子的情绪。
最后就是切忌给孩子建议。
当孩子处在情绪当中时,什么道理和建议都没有用,一个人处在情绪当中的时候,是没有思考的,她的情绪已经占据了他所有的空间,因此父母不要在孩子情绪不稳定时教育孩子或者在那里说说说,处在情绪中的人在这个时候,他需要的是被理解,被接纳,被关注,被认同,被爱,被需要,有重要感,价值感和归属感。
而我们习惯性的做法是先处理事情,再处理心情,甚至忽略了孩子的情绪。而孩子孩子其实就是渴望有人能够倾听他的倾诉,理解他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