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自己的无能成为教育的脚手架

神兽终于开学了,这周一朋友圈纷纷发图文庆祝。不仅看出了孩子寒假在家家长的无奈,也能反应出孩子自控能力的好坏。

想到这,想到寒假间一次跟女儿让我哭笑不得的对话。年后,女儿并未跟着我们及时返京,而是在姥姥家待了一段时间,便于照顾。每当妹妹给我发来带女儿外出吃喝玩乐的照片或视频,我就会闪现出一丝孩子没学习的焦虑。一方面,担心她寒假作业是否完成;另一方面,又希望能利用好假期时间预习新知识。

一次,跟女儿通话时,我就弱弱的问了一句:“你们班同学是不是假期都跟一样,玩疯了?”女儿很聪明,明白我的言外之意,反问道:“妈妈,你就说我这个假期跟上个假期比有没有进步?”问的我哑口无言。因为这么比,的确是进步了。借到的下学期的书,这次真是预习了一部分。

1、很多家长对孩子的焦虑都来自无能

我在孩子的教育中,也经常会出现情绪失控、鸡飞狗跳的情况。反思这样的场景,多数是因为我真的没有什么好的方法,试图用权威去逼迫她服从、听话。

一边担心孩子的未来,一边又没有方法的施教。结果也不会按照你期待的方向发展。但好像学到了方法,在自家孩子身上又不好用,或用不好。

经常看到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你若盛开,蝴蝶自来。用在家庭教育上,父母的注意力应该放在自己身上。只有让自己变得更好,才能影响孩子走向正路。当把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时,就好像拿着放大镜时刻看到的都是孩子身上的缺点。话的确有道理,很多家长却没有那么多耐心去等待孩子慢慢长大。还有的家长,也坚持不了让自己持续变好就被孩子的成绩或表现带跑偏了。

2、好的方法都需要耐心和反复练习

在教育孩子时,你有没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在跟孩子“切磋”时,总觉得没方法,事后又突然拍大腿:“哎,这个问题应该对应那个方法啊,我应该那么说才对!”所以,教育方法也需要刻意练习才能运用自如。

就像每个孩子都需要因材施教一样,同样的方法沟通技巧在不同孩子身上也需要转换。比如:有的孩子喜欢说教,有的孩子就喜欢听故事。那在解决问题时,就需要嵌套孩子喜欢的方式才能事半功倍。

教育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就像万丈高楼平地起,着急也需要一层层垒砖。别把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传递给孩子,多一些耐心给孩子提供一个基本正常的成长环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