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十一的时候,出去接了个兼职,认识了那个广泛活跃在小伙伴们嘴里的娇娇,被她们称之为“很会过日子”的女生。
事实上,私下里几个小伙伴都在说她抠。
“3块5一斤的香蕉,她非要走遍整条街,最后也不过才便宜五毛钱,你说她至于吗?”小A鄙夷道。
我没有附和,因为在我看来,这对于家境一般的娇娇来说,不过是量入为出,适当消费罢了,何以被她们这样奚落。
而现实却是,从买水只买一块钱的矿泉水到买一块钱的雪糕,娇娇已不是第一次被嘲笑。
我开始不解,因为我不明白,为什么理性消费就直接被过度到了“抠”这个词上?
对于娇娇来说,“抠”是多么一个具有恶意的词汇。
02.
在这个浮躁又多元化的时代,大学生这个词被贴上很多标签,在标签化的同时,我们都忘了一点,那就是人与人之间是不一样的。
我们都只不过是因为高考成绩,才产生了一点交集,汇聚于一处,而我们背后的处境与所背负的东西,是完全不同的。
一个大学生通常情况下是没有经济能力的,他的生活费极大程度上来自他的父母,而他的消费能力则与他的家庭成正比关系。
而每个人的消费观本就来自他自身的消费能力,所以在我看来,娇娇之所以被人嘲笑,无非是两人的消费观不同而已。
而人与人之间不就是不同的,没必要逼着别和自己一样。
03.
最好的消费观,是在能力范围内,给自己最好的。
记得刚入大学时,总是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穿着的看法,结果花了很多钱却买来了一大推不适合自己的东西。现在想来也觉得当时的自己好笑,是有多不自信,才会觉得贵一点的东西就涉及到了某种观念。
而如今的我才渐渐发现,原来只要适度,就没什么正确和错误。
这就好比同是放假,别的同学可以利用这个时间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而我若是想出去,在攒钱的同时还得业余客串点兼职一般。
但我并不觉得这有什么,毕竟尽一己之力,享一时之欢嘛!
04.
在学校里,看得最多的就是来自朋友圈的诱惑。
谁谁趁着假期去了日本,又有谁买了多贵的化妆品,新出的iphone谁又入手了。
对于大学生来说,买昂贵的东西固然属于自己的自由,但在这同时我们也要学会接受,追求现如今我们觉得吃力的东西在我看来是不可取的。
学会拥有一颗平常心,平静的对待这些事情,既没必要酸,更没什么可鄙视的。
故此,最好的消费观在我看来大概就是懂得自己要什么,并且在自己经济能力允许范围内给自己最好的。
只要不给自己和别人的生活添麻烦,怎么花钱都是自己的自由,因此没必要被别人指摘。
最后希望每一个人都能用自己的消费观活出自己的样子。
我是乔舒窈,看多了故事所以想写些有用的东西,99年伪文青,大二英专生,于“大学生那点事儿”发布多篇文章。
有一个写满观点文的公众号“米三勺”,致力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
也有一个写作交流群,这里聚集着很多学写作以及优秀的写作者,欢迎你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