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听说过帝王蛾的故事,它的幼虫要在极狭小的茧中度过.在生命发生质的飞跃时,要冲过一条狭长的通道,很多幼虫为此力竭身亡.于是,便有怀有恻隐之心的人剪大了洞口,让幼虫不费吹灰之力破茧而出.可是,所有因得到“救助”而见到天日的蛾子却再也不能飞翔了!因为“鬼门关”般的狭小茧道是两翼成长的关键.幼虫在穿越时,用力挤压组织,两翼就会充血,帝王蛾才能振翅飞翔。
这个在“飞蛾破茧”而出的故事中,给予帮助的人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好心却办了坏事.他所谓的慈善与救助,偏偏亲手酿制了这场悲剧.如飞蛾一样,每个生命都有其固有的成长历程.时而艰辛苦涩;时而轻松愉悦;时而经历着拔节的痛处;时而期待着破茧成蝶的喜悦.这是人一生必然历经的成长.作为教育者的我们不能越俎代庖.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会放手,相信孩子、鼓励孩子独立做自己的事.只有放手,才能给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激发孩子的主动性、创造性,挖掘孩子的潜能.只有把主动权还给孩子,把问题推给孩子,孩子才能学会动手动脑,在自主探索中品尝到不断发现的乐趣,在与朋友的争辩中享受到合作共赢的自信.
当然,放手绝不是放任.放手是给孩子更多自由成长的空间;放任却是一种姑且放纵,这是一种陋习.《论语》有言:“圣人之道,粗精虽无二致,但其施教,则必因其材而笃焉.”这就告诉我们,教育要因人而异.作为教育的主导者和实施者,教师是塑造下一代人的雕塑家和艺术家,教师劳动本身就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针对千差万别的孩子,就要做到精雕细刻、因材施教.在相信孩子能办好的前提下,充分给予学生自由与空间,让学生放手去做,教师退居幕后,担任旁观者或协助者的角色,以平等的态度参与其中.当学生的做法出现偏离时,教师要做到准确评估、适时启发、智慧引领.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因人施教,才能在教育中做到事半功倍.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凡是孩子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做.”对我们来说,适时放手是一种成长.无论是刚刚踏入教育岗位的新人,还是年逾半百的教育界前辈,都要学会放手.因为人生之路太平坦容易让人倦怠,反而荆棘丛生的蛮荒更具有挑战性.呵护孩子是一种本能,把握住尺度、适时放手是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