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写作能力明显弱于演讲和表达的能力。
同样一件事,能很流畅的说清楚,说服力也强。但用文字写出来就比较晦涩,朋友反馈看起来有点费劲。
乍一想,说话和写文不都是表达吗,怎么会差这么多呢?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试着琢磨琢磨·····
语言表达和文字表达是不是一回事?有什么区别?
语言表达和文字表达本质上都是传递信息,这点本质相同。语言也好,文字也也罢,都是表达内容,表达就要言之有物,要逻辑清晰,这些关于内容的要求是相同的。
不同点在于,两者传递信息的方式不一样。口头表达时,除了语言内容,还附带有表情、眼神、手势等视觉信息,语音、语调、语速等听觉信息,还有当时的情境、环境因素,比单纯的文字信息要丰富得多,调动的感觉也更多,在听者大脑里面形成丰富的感知画面,更易于被理解和接受。举个实例,互联网从文字时代进入图文时代,又演变成短视频时代,背后的逻辑就是一样的,调动的感官越丰富越容易被接受。
相对而言,文字只能调用视觉能力,这是它最大的弊端。但还有一点挽救的空间,就是写得通顺,容易阅读,也会在脑海里形成“声音”,形成类似“讲话”的效果。
好的文章是什么样的?
之前为了练习演讲,专门去研究了人是怎么“听”演讲的。总结起来就三个要素,即3V法则,视觉(visual)、听觉(vocal)、内容(verbal)。要想讲好,对应的把这三部分练好就行了。反过来,就是练习演讲时的视觉效果:眼神,手势,表情等;听觉效果:语音、语速、语调等;以及准备好内容,结合抛问题,讲观点,打比方,讲故事等办法,有逻辑地表达出来,就能有很好的演讲效果。用这个办法,准备过多次百人、千人会场的演讲,取得相当不错的效果。
同样用逆向思维来思考,要写出受欢迎的文章,先要搞清楚人们喜欢看什么样的文章?
很多文章感觉很多是读不下去的,有些事空洞无物,自说自话的,有重复啰嗦,用辞过度的,有杂乱无章,逻辑混乱的。但有一些好文章,读起来却畅快淋漓,欲罢不能,比如刘润、万维刚、李笑来等。重新翻了一下之前读过的好文章,总结了有以下共同特点:
1,选题精准,读者关心。他们讲的是我喜欢的内容,要么跟自己当前问题相关,要么感兴趣。所以好文章第一条,写人家关心的,解决别人关心的问题,别自说自话。要么有用,要么有趣。
2,观点独到,令人信服。这个作者的思考深刻,观点独到,逻辑清晰,论证有力,令人信服。
3,文字平实,对象感强。文字语言平实,好像作者是在你耳旁娓娓道来,专门对你说的一样,对象感特别强,阅读体验好。
4,成就斐然,身份加持。作者分别是各自领域有所成就的人,由他们来讲这个事,信服力十足。
这是一个初步思考总结,后续还要不断的去留心揣摩优秀作者的写作特点和技巧。
如何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拆解出好文章的关键要素之后,就要专门去积累写作素材,和锻炼相关能力了。
首先,要开始留意大家关心的事,积累优秀选题。可以用浮墨笔记记录选题,非常方便。
然后,针对这些选题,深入学习研究,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写成短文。
最后,就是多练笔,模仿优秀作家的写作手法,用平时流畅的语言去表达。写出来之后,多读几遍修改通顺,好文章是打磨出来的。自己改完再,发给身边的人,发到自媒体平台,获取反馈,继续打磨精进。
最最最后,成为那个对的人!所谓成事立言,除了写文字,还要身体力行,在相关领域持续深耕,成为那个对的人,用成就为文字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