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孩子的一切矛盾都源于我们自己潜意识里的冲突。
——沙法丽·萨巴瑞《父母的觉醒2》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明明告诉孩子,分数并不是那么重要,只要尽力就好,可是当孩子带着分数并不高的成绩回家的时候,孩子还是会因为没考好而紧张,不敢把分数拿给你看,甚至以后遇到考试就容易紧张或焦虑 。
这是因为,我们虽然理智上明白分数并不能决定孩子的未来,但是情感上仍然会因为社会文化的灌输而不得不重视分数 。
尽管我们尽力掩饰自己,但是孩子还是可以从我们皱起的眉头以及面部的表情中,看出我们的真实想法和内心的焦虑。
比如,孩子总喜欢喝碳酸饮料、吃垃圾食品,通常是因为我们一边说碳酸饮料和垃圾食品不健康,一边却在享受它们,我们自己并没有真正接受和遵循健康的饮食习惯。
作为家长,看到孩子的“不良表现”,我们不断的寻找解决办法,却没有意识到,其实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自身的成长。
在与孩子一起生活的过程中,孩子会看到我们是怎么对待自己和生活的,然后会不自觉地模仿我们。
无论我们选择碳酸饮料还是白开水,炸薯条还是蔬菜沙拉,看书还是电子游戏,都会对孩子造成影响。
我们怎么应对焦虑,怎么解决问题,如何与另一半相处等等,这些都在无形中塑造着孩子的生活。
我们能成功的担起这么多的责任吗?其实关键就在于,能不能把焦点从孩子的“不良行为”,转移到自己不恰当的情绪化行为。
我们的反应对孩子非常重要,比如孩子喜欢发脾气,我们要么缓和他的怒气,要么激化放大它。孩子可以感受到我们的真实想法,而这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
除非我们认识到并学会化解自己的情绪化模式,否则只会不自觉的培养孩子的“不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