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感,这个词听起来很熟悉,想到小学到初中到高中我们在冉冉升起的国旗下敬礼的自豪,想到楼下的樱花在每个春天悄然盛开缤纷落地的娇羞,想到上班的人每日朝九晚五甚至三餐都是在几个常去的地方的习惯。仪式感,也许听起来它更注重形式,那么,可以不可说仪式感就是一种既定的形式呢?
上学的时候,心理学老师曾经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晓艺,一个普通的女大学生,说她普通,是因为她有着普通人的长相,才艺不多,爱好唱歌,没有特别擅长的东西,老师也自然不会特别注意到她,但是她对某类事情有种执念,或者说是一种对自我的强制约束。”有一次她在宿舍里面洗澡,室友有个问题要问她,就推了门进去,当时的她洗到一半,室友问完之后就出来了。她接受不了洗到一半突然被别人打扰这件事,一定要做到从头至尾没有任何烦扰,然后她又重新开始洗,很久之后才出来。室友问她这么长时间不出来,她小心翼翼地说出了原因,“习惯这样了,被打断了就感觉仪式不完整了,会让自己强制性重来”,室友听了她的话感到诧然,觉得这件事情很严重,于是拉着她去看了心理医生。不只是在这件事情上,晓艺在做此类的事情时都会抱着一种神圣之感,必须要从头至尾不能被打断地完成,否则就像是发了疯地去重复。
很多人会笑到:“这不就是强迫症吗?”强迫自己完成一个完整的仪式,让自己得到一种洗礼之感。在这里,仪式感包含着具体的内容,脱离了某些具体的内容,它可能就不能称之为仪式。比如,很少会有人吃饭时因为中途接了个电话而重新将饭盛满再继续吃,因为他已经不需要吃那么多或者他没有对自己约定吃饭这件事不能被打断。
所以,仪式感不只是一种既定的形式,还需要特定内容或者场景的来到。
仪式感是一种幸福感还是一种孤独感呢?
在《小王子》中,小狐狸对小王子说:“你每天最好在相同的时间来,比如说,你下午四点钟来,那么从三点钟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感到幸福。到了四点钟的时候,我就会坐立不安;我就会发现幸福的代价。但是,如果你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准备好我的心情……应当有一定的仪式。”仪式是什么?”小王子问道。“这也是经常被遗忘的事情。”小狸说,“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约定好某个时间,则等待小王子的时间便会让小狐狸感到幸福,而当他来临的时候,约定便达成了,洗礼也完成了,于是又开始焦灼,等待下一次的到来。也许仪式感是孤独中充满幸福的。
《犯罪心理》中很多罪犯都在践行着某种仪式,然后在仪式中获得上帝的拯救。记忆犹新的是一个女孩执念于“3”这个数字,她通常用汽油作案,每次都是拿三瓶装好的汽油,选择一个周三或者带3的日期,调准一个带3的房间号,纵火之前在门外旋转三下门把手,对选定的人说道“是上帝选择你们的,和我无关,如果我不这样做,我就要受到惩罚”。这样的想法和行为让人唏嘘,但想来却也可以理解。
一个虔诚的宗教信徒或者一个有着坚定信仰之人,遵循着既定的规则,不容许自己破坏规则,坚定地尊崇它、执行它,它高于法律、胜于肉体,他们信念仪式感,敬畏着神灵,却也享受着仪式感。
仪式感对于生活的意义在哪里呢?
日常生活总是被一些琐事充斥着,人们往往周而复始地过着同样的日子,觉得生活无趣。仪式感对于生活的意义就在此,它让生活成为生活,而不仅仅是敷衍生活。当你给自己定下一个规矩,比如说你要每天写上几千字才能休息,形式是敲字,内容是写作,场景是你的家,写作时会痛苦会挣扎,但是当你一点一点码出自己的心血时,你便在孤独中幸福感受到幸福的能量。仪式感让我们在生活中发现诗意、发现童话、发现美。正如王小波所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仪式感,是从生活出发,栖居于生活,端正对生活的态度,用心感受生活赋予我们的一切。仪式感,可以让我们从刻意出发,从重视出发,追求我们所期待的目标,进而形成一种不经意的习惯,一种必然的使命,它让我们可以享受到平凡生活带来的春光和雨露,让我们体会到这世界不一样的色彩。美好的世界不只在童话里,仪式感让世界充满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