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复仇者联盟4》中的灭霸用一个响指,蒸发了地球一半的人口,那一刻,让所有观众的内心都揪在一起,英雄末路。
留下的只是对英雄们的崇敬以及感伤。
《复仇者联盟》系列电影的结束,代表着多数人的青春不在,再也不能肆意挥洒青春,而且还是要扛起成人的责任,在成熟的路上渐行渐远。
今年4月份,漫威总裁宣布《蜘蛛侠英雄远征》将作为漫威宇宙第三阶段的终章。这让所有人期待不已,也许在《复仇者联盟》中早有预示,当钢铁侠将佩戴过的伊迪斯作为遗物赠给蜘蛛侠时,也象征着蜘蛛侠接过维护宇宙正义的责任。
但蜘蛛侠只是一位16岁的高中,如此重大的责任未免太过沉重。
要知道此时的他还是个孩子。
或许他曾面对灭霸的无力,面对战争的残酷,目睹中英雄的舍身取义,他所经历的大大小小战争在他心底留下巨大的伤痛和阴影;或许有时候在他的心中,也非常希望能够像勇猛的美国队长,强悍的雷神,或是他舍生忘死,如亲如友的钢铁侠。但终究他只是他,一个16岁的蜘蛛侠。
在《蜘蛛侠英雄远征》这部电影里活过来的蜘蛛侠,重新适应着和平社会,打算过一段没有战争,没有打斗的无忧无虑的高中生活。
在这样的生活里,他完全化身为羞涩稚嫩的少年彼得,拥有逗逼的朋友,暗恋的女生和争风吃醋的情敌,在抛开超级英雄的元素,彼得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少年,一个拥有无青春期烦恼,并且会脸红羞涩的邻家少年。而电影中英雄与普通人这一反差设定对比,更让人对电影增添不少期待。
美好平静的生活只是暂时的,夜深人静彼得的脑海总是能时时浮现钢铁侠等众英雄的音容笑貌,面对维护正义时的责任,他内心充满了兴奋感上忐忑,迷茫,惶恐。此时的他心态反复变化,总是需要导师来给他鼓励人引导。
也正是如此,外星来的超级英雄昆汀出现在他的身旁,凄惨坎坷的身世,令彼得同情。悲惨经历令彼得为之动容。虽然出身悲惨,但却永远向往阳光,并且还温柔鼓励彼得,陪伴他,认同他。为拥有志同道合的好友欣喜。当彼得将伊迪斯拿出来,在昆汀戴上的那一刻开始,音容身形太像钢铁侠,正因为如此,彼得敞开心怀,将昆汀视为伙伴知己,对昆汀掏心掏肺。
电影情节的反转和蜘蛛侠的成长转变,几乎全部来自于“伊迪斯”交接的戏份,伪装和善的昆汀露出狰狞的面孔,彼得不敢相信两个人的融洽相处,维护正义是一场作秀。或许就如昆汀对蜘蛛侠所说的“看起来傻透了”,他看不出来昆汀对他的只是利用。
16岁的彼得,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并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英雄,在之前的战争中彼得都是在众多英雄的羽翼下成长,虽然他见识过,经历过不少的战争残酷。但是从没面对人心复杂,与人交往中处处显得幼稚和清水;再加上他一直无法从钢铁侠去世的阴影中走出来的,总是沉湎过去,这才让坏人有机可乘。
经历过昆汀的人心复杂,不得不让他重新看待自己的身份,寻找自己全新的定位认同。就成这样的经历彼得开始变得逐渐走向成熟。
电影里,英雄还是那个英雄,硝烟弥漫的伦敦桥上,蜘蛛侠得胜归来,当与自己女神亲密接触,又化身为那个青葱少年。
为什么会喜欢《蜘蛛侠:英雄远征》里的荷兰弟,那是当他以蜘蛛侠英雄的身份出现时的惩恶扬善和一普通人出境的青葱少年模样,我看到自己小时候总是在脑海中出现的英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