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提起腾王阁,人们不知道它的修建者李元婴,但一定知道初唐诗人王脖,和他的《腾王阁序》。
许是天才都很孤独,初唐的坚冰,仿佛禁锢了王脖自由的灵魂,以至于后人评价王脖,高开的才华,低走的人生。
也才有了诗文:“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众所周知,王脖是个天才,六岁便能提笔撰文,九岁时读《汉书》,写下了十卷长文,为其挑错指正。
十岁时,便饱读六经,随后又开始跟着名医学习医术。到了十四五岁,他就有了入朝为官的打算。
无奈王脖年岁尚小,于是只能四处作文自荐,他的才能,便开始在长安四处流传,广为人知。
后来,王脖参加了科举,授朝散郎,成为了当时朝庭最小命官。
唐高宗曾赞赏王脖“真乃奇才,我大唐奇才”。彼时王脖十六岁,站在金銮殿外,意气风发,才华凌人,浑身皆是光彩。
殊不知,他的人生,还要经历两次大劫,而且,生命只剩最后十年。
在当时当上朝散郎后,他又到沛王李贤的府邸,担任了修撰的职位,同样都是涉世未深的少年郎,王脖与沛王的关系甚好。
有一次,沛王和弟弟斗鸡玩耍,王脖在一旁观战。一时诗性大发,便随手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为沛王助兴。
且不料,正是这篇檄文,触动了帝王家那根敏感的神经,当时正处于暗波涌动的初唐。
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依然历历在目,唐高宗李治本人,也是见证了皇室的自相残杀。
虽然,王脖只是为沛王玩耍助兴,但此文在皇帝眼中,无疑于在沛王兄弟间煽风点火,挑拨离间。
于是,王脖很快被唐高宗罢免了官职,逐出了长安。王脖刚刚铺好的仕途之路,也就此毁于一旦。
就这样,王脖只得背起行囊,去了巴蜀游历,不过,蜀地的山水虽美,却没有抚平他内心的失意。
几年间,王脖所思所想,都是回到心心念念的长安,直到朝庭新一届的科考要开始了,他才匆忙赶回长安,准备参加考试。
就在这时,他的一位朋友推荐他,担任虢州参军一职,机会难得,王脖,自然欣然答应下来。
然而,没多久,王脖却迎来了人生当中的第二次祸端。
有一位官奴犯罪,王脖出于同情,便将其藏匿起来,后来又怕走露风声,遂将其杀害。
不过,后人曾评价,这是王脖恃才傲物,遭人陷害,但不可否认的是。
一夜之间,王脖从参军,变成了死囚,也许是上天同情他吧,那年,恰逢唐高宗更改年号,天下大赦,王脖这才逃过一劫。
只是,他的父亲被牵连,被贬到了交趾,也就是今越南境内。
王脖对此,自然心生内疚,也对仕途彻底失去信心,以至于一年后,朝庭宣布,恢复王脖的职位。
但是,被王脖给拒绝了,他打算从洛阳出发,沿运河南下,去看望被自己连累的父亲。
正是这次远行,王脖路过南昌,见到了仿佛自己命中注定要相遇的腾王阁。
那时的他,根本不会想到,自己的名字,将会永远与这座楼阁绑定在一起,留下千古英名。
那年,适逢滕王阁重建竣工,东道主洪州阎都督,趁着重阳节,邀请众多名流,大宴宾客,
并有意让自己的女婿孟学士,夸客扬名,早就嘱其作好一篇序文。
那日在席间,都督问有谁愿意为古阁重建赋序一篇,众人自然都是非常识趣的人。
他们知道都督的用意,自然要把风头留给他的女婿,于是众人皆摇头。
但是,路过此地的王勃,不知就里,半路上杀将出来,与孟学士斗文比才。
一霎时,热闹的场景就更加热闹,一个有备而来,一个是即兴为文,众人的目光,都落在年轻的王勃身上。
但王勃趁着这些年的失意,按捺不住躁动的情绪,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一气呵成。
王脖挥笔疾书,直看得满座大惊,啧啧称奇。片刻,便诞生了这篇千古第一骈文《腾王阁序》。
阎都督顿时不爽,酒也不吃了,借更衣退到后厅,静静地观察等候。不过,中途又偷偷让人,不断将王勃的文章传抄过来。
王勃写一句,手下人向都督汇报一句。开头两句:“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都督听了不禁冷笑道:“老生常谈,也没什么本事”
当听到王勃写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时,都督脸色渐渐平静,觉得此人不可小觑。
最后,手下人报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天共长水一色”两句时,都督一拍大腿,一跃而起。
顾不得体面,从内房里出来,握住王勃的手说:“真奇才,当垂不朽矣!”
然而,阎都督心甘情愿的认了,但是他的女婿,却不想让别人的风头盖过自己,怎么办呢?
孟学士也是有点能力的,人家可以过目成诵,很快洋洋洒洒背出了王勃刚写的佳作,并指责王脖抄袭。
这话一出口,大家纷纷侧目,不过王勃不慌不忙,问孟学士,既然这是旧文,是序,那么可曾有诗?
孟学士一时答不上话来,王勃再三追问,孟学士说没有。于是,王勃挥毫而就,写下一首《滕王阁诗》。
这首诗,与新鲜出炉的《滕王阁序》互为呼应,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谁作出来的。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据说,王勃当时写完这首诗,特意把最后一句空了一个字。也就是那个空字,然后不辞而别,匆匆离席,直奔江边。
阎都督发现最后一句诗空了一个字,觉得很奇怪。而旁观的文人学士纷纷发表高见。
槛外长江水自流,槛外长江船自流,等等,都未能合都督心意。
于是,便差手下追至江边,此时王勃已经登船,他的随从说道:“我家公子有言在先,一字值千金,望阎公海涵。”
手下人返回阁楼,报告了阎都督,阎公心想,分明是敲诈本官。
但转念一想,何不遂了王勃的愿,自己也落个礼贤下士的名声。
于是,阎公便命人备好纹银千两,亲自率众文人走下阁楼,来到江边。
王勃接过银子,故作惊讶:“何劳大人下问,晚生岂敢空字?”
众人不解,王勃笑道:“空者,空也。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阎都督和众文人听后,一致称赞,阎公抚摸自己的胡须,满意地笑着说,“一字千金,当世之奇才!”
只可惜,几个月后,王脖在南海乘船途中,遭遇台风,不幸遇难,时年不足27岁。
王脖的《腾王阁序》,给中国语言宝库留下了“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萍水相逢”、“渔舟唱晚”等二十多个成语。
阁以文传,文以阁名,王勃的名字,永久地与滕王阁联系在一起,也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大家地位。
王勃之后,李白于黄鹤楼赋诗、范仲淹为岳阳楼作记,或多或少,都受到了王勃滕王阁作序的影响。
而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也成为今天驰名中外的三大名楼。
众观王脖的一生:真是前半生天纵英才,后半生天妒英才。
END